近日,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将2019年谈判药品纳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乙类范围的通知》,正式公布了谈判药品准入结果。
事件点评:
本次谈判共涉及150个药品,包括119个新增谈判药品和31个续约谈判药品。119个新增谈判药品谈成70个,价格平均下降60.7%。三种丙肝治疗用药降幅平均在85%以上,肿瘤、糖尿病等治疗用药的降幅平均在65%左右。31个续约药品谈成27个,价格平均下降26.4%。经过本轮调整,2019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共收录药品2709个,与2017年版相比,调入药品218个,调出药品154个,净增64个。
机构改革体现制度优势。本次谈判是我国建立医保制度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谈判品种新增70个,成功续约27个,远超前两轮的品种数量。医保局成立以来在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方式方面取得很大进展,为有利于引导企业大幅降价,积极探索通过引入竞争性谈判、发挥药物经济学评价作用等方式,大幅提升了谈判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这次谈判结果充分体现出机构改革后国家医保局统筹管理城乡医保的体制优势、政策优势、市场优势。
“贵族药”变“平民价”。将一批认可度高、新上市且临床价值高的药品调入医保目录,例如抗乙肝病毒的丙酚替诺福韦、全球药王阿达木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盐酸阿来替尼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的达格列净、丙肝治疗药物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等等,这些都是目前临床急需的新药好药。医保部门作为“战略购买者”,以量换价,推动药费大幅下降,将多个全球知名的“贵族药”开出“平民价”,进口药品基本都给出了全球最低价。保守估计,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总体上患者个人负担将降至原来的20%以下,个别药品降至5%以下。这次医保谈判可以说真正解决老百姓的用药可及性问题,特别是给一些癌症患者带来希望。
外企态度转变,国内药企迎更大挑战。这次谈判成功的药品绝大多数都是近年来上市的新药,其中很多是2018年新上市的。这些新上市的药品被迅速纳入目录,释放出支持创新的明确信号。本次谈判12个国产创新药谈成8个,包括恒瑞医药的吡咯替尼、硫培非格司亭,信达生物的信迪利单抗,和记黄埔的呋奎替尼、丽珠集团的艾普拉唑注射液等等。我们可以看到扣除中药外其余大部分为外资品种,相比前两次医保谈判外企的态度更加积极,由于考虑到中国巨大的市场也在大幅降价,特别是那些竞争比较激烈的品种,国内药企未来将面临更高的挑战,在目前医保基金腾笼换鸟的大背景下国内药企唯有加速创新才能实现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