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PD-1/PD-L1单抗从研发进入商业化,将成为创新药的标杆。①申报驶入快车道。NMPA先后批准上市了5款PD-1单抗,其中2款为进口(纳武利尤单抗(Opdivo,BMS)、帕博利珠单抗(Keytruda,默沙东)),3款为国产(特瑞普利单抗(君实生物))、信迪利单抗(信达生物)、卡瑞利珠单抗(恒瑞医药));另外3款PD-1/PD-L1单抗(替雷利珠单抗(百济神州)、度伐鲁单抗(Imfinzi,阿斯利康)、阿替利珠单抗(Tecentriq,罗氏))也已提交上市申请。②上市销售业绩喜人。截止2018年9月30日,Opdivo和Keytruda在国内市场的分销收入分别为1.9亿元(销售逾2个月)和1.5亿元(销售逾1个月);2019年上半年特瑞普利单抗销售额约3.08亿元(销售逾4个月);信迪利单抗2019年上半年的销售额为3.316亿元(销售近4个月);卡瑞利珠单抗2019年三季度的销售额预计约为3亿元(销售逾2个月)。
海外市场经验:先发优势、大适应症、联合用药。①已形成竞争梯队。已上市3个PD-1单抗和3个PD-L1单抗,2018年全球市场的总销售额已超过150亿美元,其中最早于2014年上市的Keytruda和Opdivo分别为71.71亿美元和67.35亿美元,已经成为全球前十大畅销药物,具有压倒性的优势。②先发优势是核心驱动力,与多适应症特点相辅相成。Keytruda和Opdivo分别获批了13个适应症(9个一线治疗)和9个适应症(2个一线治疗),始终占据90%以上的销售额占比。③大适应症是核心加速器。2016年Keytruda相继成功拿下一线治疗PD-L1高表达、鳞状和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的适应症,2018年反超Opdivo,其中肺癌的销售额贡献率在50-60%之间,成为全球最畅销的PD-1单抗。④联合用药也是护城河。罗氏凭借旗下丰富的肿瘤单抗药物,Tecentiq的联合用药方案率先拿下了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和三阴性乳腺癌两大适应症,有望后来居上。⑤并未采用低价竞争。已上市6款PD-1/PD-L1单抗的年均治疗费用相差不大,在15-18万美元之间,主要由于商业保险覆盖率高。
国内市场展望:研发三大经验+市场推广+生产工艺。①第一梯队先发优势已显现,形成“4+4”格局。BMS、默沙东、阿斯利康和罗氏四家外企携手君实生物、信达生物、恒瑞医药和百济神州四家本土企业成为国内PD-1/PD-L1单抗市场的头部企业。②大适应症是头部企业竞争焦点。肺癌适应症(占近20%)是继先发优势后的第二大里程碑,肝癌适应症中恒瑞医药进度最快,已纳入优先审评。③联合用药:大药企侧重挖掘自身产品线,生物科技公司积极寻求外部合作。头部企业联合用药中后期临床布局已占50%以上。④定价弹性和纳入医保:国产PD-1单抗可及性更高。赠药援助后,特瑞普利单抗和卡瑞利珠单抗的年费用能降低至10万元左右。赠药援助计划给予定价灵活性,还对未来医保降价具有一定的抗压能力。⑤市场销售:专业的商业化队伍是关键。恒瑞医药的销售团队逾1.2万人,其中肿瘤管线销售人员逾6000人,已覆盖数千家医院;而君实生物、信达生物和百济神州3家正处于市场开拓阶段,商业团队分别约300-600人。⑥生产工艺:质量和成本是核心竞争力。4家本土头部企业未来产能计划均达20000L-30000L,通过开发高表达量细胞株/自主研发细胞培养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投资建议。国内PD-1/PD-L1单抗从研发进入商业化,上市销售业绩喜人,将成为创新药的标杆;借鉴海外市场先发优势、大适应症、联合用药研发三大经验,展望国内市场已形成的“4+4”格局,未来通过组建专业的商业化队伍,制定弹性定价和快速纳入医保,确保产能释放和生产工艺,将进一步巩固第一梯队的护城河。建议关注君实生物、信达生物、恒瑞医药和百济神州。
风险提示:①新药研发进展低于预期。可能存在临床试验进展不达预期,包括不达预设临床试验目标、出现预期外不良反应的风险。②政策落地进度低于预期。新药注册的审评力度和审批速度存在不确定性。③产业化和商业化进展低于预期。存在市场开拓与学术推广未能有效获得医生及其患者认可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