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表现:本周市场表现反复震荡,1月2日至1月5日,沪深300指数上涨2.68%,机械行业指数下跌2.59%,位于所有一级行业中的第12位。期内机械行业所有细分子行业中,表现最好的三个细分子行业分别是油田服务、楼宇设备、冶金矿采化工设备,期内涨跌幅为+8.91%、+6.57%、+4.21%;表现最差的三个细分子行业分别是金属制品、农用机械、环保设备,期内涨跌幅为+0.74%、+0.41%、+0.29%。
维持行业“推荐”评级。2017年国内工程建筑行业新增订单饱满,预计2018年基建投资景气延续;处于低位的商品房库存使得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预期并不悲观,以上均支持周期性板块维持平稳复苏态势。新兴领域,“进口替代”向核心零配件和高附加值领域延伸,人工智能的出现将加速工业自动化在各个领域的渗透。“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客观上,“中国制造”已进入全面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阶段,将开启一段强劲崛起的黄金时期。本周机械行业整体估值水平有所下降,截止到1月5日,机械行业P/E(TTM)为47.45倍,与沪深300的P/E(TTM)之比为3.37x(前值为3.41x),维持行业推荐评级。
天然气行业:管道气供应增加,LNG价格开始回调。根据安迅思报道,中亚管道气供应量自2017年12月23日开始增加,目前已达稳定供应;在这一背景下,同时叠加近期天气回暖,北方LNG价格开始大幅下跌,截至2018年1月2日,华北、西北LNG液化厂出厂结算价为5800、5700元/吨,较上周下降3785、4375元/吨。我们认为,此次降价充分印证前期逻辑,目前全球天然气市场仍处于供过于求态势,前期LNG价格暴涨只是短期失衡,预计“三桶油”会持续加大LNG进口力度并完善配套设施,以确保愈加旺盛的行业下游需求。建议关注天然气配套设备企业,如中集安瑞科、石化机械、杭锅股份、日机密封。
工程机械行业:12月挖机销量同比增长107.5%,基本符合预期。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挖掘机械分会行业统计数据,2017年纳入统计的25家主机制造企业,共计销售各类挖掘机械产品140303台,同比涨幅99.5%。国内市场销量(统计范畴不含港澳台)130559台,同比涨幅107.5%。我们认为,2017年国内工程建筑行业新增订单饱满,预计2018年基建投资景气延续;处于低位的商品房库存使得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预期并不悲观,预计明年工程机械行业受设备更新周期驱动以及“一带一路”背景下出口持续提升影响,行业景气度有望延续。看好:1)行业马太效应强化下龙头企业最为受益,重点关注三一重工;2)非挖品种销量增长带来的业绩弹性机会,重点关注起重机龙头徐工机械,旋挖钻机标的山河智能;3)行业整体持续增长态势下核心零配件供不应求,重点关注国内液压件进口替代核心标的恒立液压、艾迪精密。
海运行业:今年全球集运业预计盈利70-80亿美元,维持复苏态势。著名航运资讯公司德路里将2018年全球海运集装箱需求增长率预测值提升为4.3%,全球集装箱船总运力预计将增长3.2%,低于需求增速;2018年全球集运业利润预计在70亿-80亿美元左右。我们认为,海外经济逐步复苏,集运业回暖趋势明显,集运企业和租箱公司资本开支增加,集装箱业务在2017年呈现“量价齐升”态势。展望2018年,集装箱贸易量持续向好,奠定集装箱行业景气基调,重点推荐中集集团。
油服装备行业:油价企稳回升,油服装备有望受益。受OPEC限产及全球经济复苏影响,原油供需再平衡可期,油价有望企稳回升。一方面,OPEC减产协议执行率高,年初至今各国总计减产180万桶/年,且大概率会延长协议执行期限,原油供给有望得到进一步收缩;另一方面,IMF预计2018年全球GDP增速将上行至3.7%,远超2016年的3.21%,全球经济的复苏有望推动原油需求的增长;近期ICE布油持续上涨至60美元/桶左右,屡创2016年1月份以来的新高,反应行业供需关系正在发生积极改变。与此同时,油价的企稳回升也推动了石油企业资本开支预算,中海油2017年资本支出总额计划为600-700亿元,同比增长19.3%-39.2%。看好油服装备行业的触底回升,重点推荐海油工程、中海油服、博迈科、杰瑞股份。
光伏设备行业:2017年1-11月光伏发电量超1000亿千瓦时,看好下游设备行业发展。国家能源局1月2日发布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11月,我国光伏发电量达10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2%,光伏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比重同比增加0.7个百分点,光伏年发电量首超1000亿千瓦时。我们认为光伏发电量的大幅增长,将刺激相关光伏设备的需求,持续看好下游光伏设备行业发展,建议重点关注晶盛机电、金辰股份、岱勒新材、京山轻机。
工业自动化及人工智能行业:2017国产工业机器人年产量增长近七成,人工智能加速推进。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17年1-11月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11.8万台,同比增长68.8%,预计全年的产量将突破12万台。2018年1月4日,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曲道奎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过去我们集中在三轴、四轴,或者集中在钢架式,现在多关节已经占到了主要地位,跟2016年同期相比提高了7个百分点,这是2015-2017年国产关键机器人销量的增长数据。”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产业政策正逐渐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国内自身的成长和市场优选,逐渐开始往优秀、高端的机器人方向发展,推荐凭借渠道优势与技术双重优势的机器人行业新星拓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