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观点更新:新年新环境,政策新红利
2017年的最后一周,药品一致性评价第一批落地,合计12个品种17个品规落地。期待已久的一致性评价结果,如期推进,兼顾效率,重视质量,将是未来仿制药格局变化最强而有力的推手。进入2018年,新政策持续落地,医药产业正迎来发展的新环境,创新加码,优势集中。上周医药行业指数下跌0.42%,但仍跑赢沪深300指数0.16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数1.08个百分点,周五一致性评价结果落地大幅提升市场对医药板块的关注。
回顾2017年全年,医药板块涨幅(按照总市值加权平均)1.85%,处于申万一级行业第14位,正处中位。从板块成分看,在数量上,医药板块中小市值(小于300亿)占多数,在估值上,当年(2017年)20倍PE以下公司占少数。公募基金配置上,前3季度,医药为减配状态。截至10月中,创新药械36条意见出台后,医药板块的关注度才有所回升。展望2018年,我们继续乐观看待后续创新政策的支持,近期一致性评价结果还将陆续公布,板块有望继续维持较高关注度。从估值而言,2018年动态PE28X, 溢价率为52%(相对于全部A股剔除金融行业),和行业历史相比,处于估值中枢的中低位,而行业迎来的是更高效更优质的成长,我们关注的优质企业其成长更具确定性,更应该享受更高的溢价率。从目前时点看,医药板块处于新时代变革的窗口期,积极迎来厚积薄发之时,建议加强对医药板块的配置,维持对医药行业的推荐评级。
上周一致性评价首批结果公布,从CDE公布状态来看,并非所有品种都顺利通过,2个品种被公布暂停,也有多个品种被发补后再申请,可见药监局对一致性评价为高标准高要求,严格执行。上周,江苏出台支持通过一致性评价药品的意见,一致性评价作为仿制药市场格局重整的有力之手逐步得到市场认同。一致性评价加速进口替代,加速仿制药市场份额集中。围绕一致性评价的机遇,我们建议从规模和份额两个角度,看提升的边际效应,看企业的能力与机遇。
国际化方向,华海药业利用出口认证优势,多个品种顺利通过一致性评价,印证出口转内销的优势确立。以华海药业、普利制药和石药集团为代表,出口优势带动国内的模式已经进入落地阶段。2018年国内企业获得FDA或者欧盟认证产品数量将迎来大幅增长,而且品种将从口服剂型向注射剂型升级,从普通制剂向缓控释等高端制剂升级,从普通仿制到挑战专利模式升级。
原料药供给侧方面,BASF柠檬醛生产线停限产时间更趋明确,其下游香精香料(香叶醇和芳樟醇等)需要数周甚至数个月时间恢复,VA和VE等动物营养品需要数月时间恢复,情况和我们预测基本一致,我们判断,考虑运输等情况,到2018年6月市场供应才有望全面恢复。在此停产窗口期,VA和VE有望继续维持较高的景气度,对比当前报价(VA 1500元/kg,VE 150元/kg),我们认为继续有提价的空间。展望2018年的机会,也结合我们前期参加的维生素高端论坛等产业会议,环保依然是明年影响供给侧的核心要素,环保监管只会越来越严格,品种继续轮动。
个股选择,继续推荐创新方向。药品领域创新,考虑创新产品的数量和创新的技术层次,我们继续推荐科伦药业和亿帆医药,建议关注众生药业。创新医疗器械,我们建议继续关注具备创新平台的企业,相关公司包括透景生命和乐普医疗。制剂出口方面,我看好具有较高技术壁垒的注射剂方向,继续推荐普利制药。供给侧继续推荐新华制药、浙江医药和新和成。对于消费升级和国企改革方向,我们继续推荐云南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