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项:10月12日,央行发布《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则》”),列举了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明确了其他资产认定为标债的路径。
平安观点:
细化标债资产五大认定路径
2018年4月发布的《资管新规》首次对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认定提出“等分化,可交易;信息披露充分;集中登记,独立托管;公允定价,流动性机制完善;在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等经国务院同意设立的交易市场交易”五大条件。
此次落地的《规则》是资管新规的配套细则,明确了“标债”的定义,列举了公认的“标债”资产,同时进一步细化了《资管新规》对“标债”的五大要求。
单从银行理财配置非标的规模来看,根据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理财市场报告,2019上半年银行非保本理财存续余额22.18万亿,其中非标资产占比17.02%(环比18年末降0.21个百分点),规模合计3.78万亿,距35%的上限要求(即非标债权类资产投资余额不得超过理财产品净资产的35%)还有一定空间。
“非非标”明确为非标
《规则》较为严格的部分在于,将此前市场关注的认定存在分歧的金融产品“非非标”明确为非标资产,即明确提出以下几类债权资产为非标:1)理财登记托管中心的理财直接融资工具;2)银登中心的信贷资产流转和收益权转让相关产品;3)北金所的债权融资计划;4)中证报价系统的收益凭证;5)保交所的债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其他未同时符合“标债资产”认定五大条件的为单一企业提供债权融资的各类金融产品也纳入非标范畴。
“非非标”是非标资产规模扩张与非标监管收紧叠加的产物,在银行非标转标需求强烈的情况下,银监会82号文规定,符合一定条件的非标资产在银登中心登记转让后,可不计入非标准化债权统计,该部分资产即为“非非标”,客观上促进了金融机构盘活信贷资产。从公开数据来看“非非标”几大类别资产规模,根据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2019上半年理财直接融资工具约2500亿;北金所债权融资计划公开数据为2017年一季度注册额度为1271亿元;根据中证协数据,2019年以来累计发行收益凭证规模约5000亿;保交所的债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约3000亿。
认定条件严格,但行业影响可控
《规则》设立了明确而严格的认定标准,通过去银登中心挂牌“转标”的方式不再可行,非标转标的路径缩窄,同时结合资管新规期限匹配等监管要求,以及理财子净资本管理办法对非标投资设定高风险系数,随着2020年过渡期末的临近,中短期非标资产仍面临收缩压力。但对银行行业影响整体可控:一方面,市场前期对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债权融资计划等传统非标资产已有共识,资管新规发布后,存量不合规资管业务和非标已得到有序调整和压降,资产配置趋向审慎;另一方面,新纳入非标范畴的“非非标”规模有限,且新老划断下存量“非非标”在过渡期内豁免非标投资要求,利于金融机构根据自身整改计划进行投资安排(新增部分需满足非标投资中期限匹配、限额管理、集中度管理、信息披露等监管要求)。
投资建议:
总体来看,《规则》是资管新规监管思路的延续和补充。明确“标”和“非标”的界限,利于非标资产的规范发展,也有助于消除市场对清理非标的疑虑。“非非标”纳入非标,不合规资产面临整改,但在前期整顿、规模有限以及过渡期安排因素下,行业影响可控。目前非保本理财规模平稳,理财净值化加速推进,理财子公司的陆续开业也利好银行理财业务收入的修复。
目前行业基本面稳健,近期系列监管政策落地、以及宏观外部环境缓和助力行业估值修复,行业指数PB(LF)回升至0.87倍左右,年末板块轮动和海外增量资金流入利好银行板块,关注月末三季报披露业绩情况,低估值且基本面良好的标的存在相对收益空间,我们继续推荐招商银行、宁波银行、常熟银行。
风险提示:
1)资产质量受经济超预期下滑影响,信用风险集中暴露。银行业与国家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其资产质量更是受到整体宏观经济发展增速和质量的影响。若宏观经济出现超预期下滑,势必造成行业整体的资产质量压力以及影响不良资产的处置和回收力度,从而影响行业利润增速。
2)政策调控力度超预期。在去杠杆、防风险的背景下,行业监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如果整体监管趋势或者在某领域政策调控力度超预期,可能对行业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3)部分公司出现经营风险。从包商银行事件可以看出,银行经营受到自身管理、经济环境、和资金市场形势的影响。经济下滑、监管趋严和资金趋紧等外部不利因素的催化,可能导致部分经营不善的公司暴露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