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国药品销售三大终端合计1.71万亿元, 同比增长6.3%, 药品销售规模仅次于美国。 终端增速呈下降趋势, 主要受医保控费措施影响。 在处方外流和分级诊疗推动下, 基层医疗终端和零售终端增速好于公立医院终端;
我国用药结构变化主要与疾病谱的变迁和支付能力变化有关, 用药结构基本稳定。 生物技术用药、 精神障碍用药、 生殖系统用药、 麻醉药、 抗肿瘤药等增速最快, 主要受益于患病率增长、 诊疗率提升和医保放量;免疫调节剂、 心血管系统用药、 神经系统用药等下滑明显, 主要受限制辅助用药政策影响;
国产仿制药企业进口替代持续进行, 在一致性评价、 带量采购背景下, 该进程有望加速;
从疾病谱变迁及终端用药格局变化来看, 可以发现几个很明确的趋势, 比如慢病用药渠道下沉、 辅助用药规模萎缩、原研品种份额下降、 创新药进医保放量速度加快等。 结合近期带量采购的形势, 我们建议关注: 1) 不受招标降价影响的品种, 如核素药物龙头东诚药业、 中国同辐, 血制品龙头华兰生物等; 2) 产品竞争格局好, 渠道下沉布局广泛的企业, 如华东医药、 京新药业; 3) 创新储备丰富, 且仿制药存量销售规模不大的品种, 如恒瑞医药、 科伦药业、海辰药业、 贝达药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