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新股 - 新股资讯 - 正文

李子园:销售区域集中 募投项目新增产能超去年销量

来源:大众证券报 作者:蔡方 2019-09-01 07:43:1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以甜牛奶乳饮料为人熟知的“童年味道”李子园要上市了。浙江李子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李子园”)在证监会网站已经披露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说明书。作为地方性乳企,区域化集中、产品结构单一,是李子园IPO明显的短板。虽然公司此次募投项目极力想拓展华中、西南市场,但新增产能超过了公司去年的销量,市场能否消化成为投资者关心的问题。

产品单一且销售区域较为集中

1994年10月,李国平、王旭斌夫妇共同出资设立李子园食品。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甜牛奶乳饮料系列等含乳饮料和其他饮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其中甜牛奶乳饮料系列是公司畅销20余年的经典产品,但李子园也因此难以摆脱对单一产品的依赖。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6年至2018年,李子园含乳饮料的销售收入分别为42631万元、57757.16万元和76008.31万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4.29%、96.12%和96.71%,为公司主要收入及利润来源。

不仅产品单一,李子园销售区域还较为集中,销售收入来源主要集中分布于华东地区。招股说明书显示,2016年至2018年,李子园在华东地区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33888.95万元、41289.6万元和50996.29万元,分别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74.95%、68.71%和64.89%。

“对于一家公司而言,当然不希望产品单一、销售区域集中,毕竟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风险会加大。一旦原材料、产品价格、食品安全舆情等诸多方面出现较大波动,必然会影响到公司利润等指标,这是地方性乳企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短期内,业绩持续性尚不足为忧,但难以实现外延式增长也让其增长空间缺乏想象。”一业内人士对此分析道。

今年年初,同为浙江的乳企熊猫乳品宣布终止A股首发上市,并撤回了首发申请文件。市场有分析认为其IPO失利的原因可能与公司产品结构单一、区域化市场难以突破有关。日前,熊猫乳品公布的半年报也不尽如人意。2019年上半年营收2.14亿元,同比下降17.63%;净利为1146.61万元,同比下降75.24%;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减少286.99%。

募投项目新增产能超去年销量

事实上,李子园也意识到了公司产品单一且销售区域较为集中的风险,为此,其计划在巩固华东地区销售优势地位的同时,积极开发河南、江西、云南等华中、西南地区市场。

本次李子园IPO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拟主要用于河南鹤壁“年产10.4万吨含乳饮料生产项目”和云南曲靖“年产7万吨含乳饮料生产项目”两个扩产项目,这两个募投项目正是位于华中和西南市场区域。

招股书显示,上述项目建成达产后,李子园将新增产能17.40万吨/年。然而,2016年至2018年,李子园产品年度销量分别为10.57万吨、13.25万吨和16.24万吨。新增募投项目的产能超过了其近三年年度销量,公司自有产能是否有这么大的缺口?新增产能能否被市场全部消化?如果产能过剩,公司如何应对?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大众证券报记者发函采访李子园,公司对此回复称,国内含乳饮料市场蓬勃发展,近年来消费需求显著增长。2017年含乳饮料规模以上企业总体产值827.24亿元,同比2016年增加68.64亿元,2017年增长率为9.05%,2013年至2017年间复合增长率为14.60%。河南和云南所处的华中、西南地区是公司除华东区域之外深耕的两大核心地区。此次扩产项目建设将使公司更具规模效应、更贴近市场、降低成本,提高供应及时稳定性,以满足新增产能被市场所消化。同时,随着新增产能的逐步达产,将按计划逐步减少和替代部分委外加工的产能,进一步消化新增产能并使公司产能利用率在合理区间运行。此外,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根据销售订单量和全年销售计划安排生产,2016年至2018年,公司产销率分别为98.97%、99.20%和99.64%,产销率十分合理。

一方面公司积极准备扩产,另一方面产能利用率开始出现下滑。招股书显示,2016年至2018年,李子园产能利用率分别为170.67%、173.13%和99.80%。去年,该公司产能利用率虽然接近100%,但仍较前两年出现大幅下滑。

对此,李子园解释称,2018年产能利用率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自有产能从以往44408吨提升至101798.67吨,精准匹配公司同年101593.28吨的自有产量,使得公司机器设备不再处于超负荷生产状态,产能具备可延展的空间,产能利用率回归合理的区间范围。

据业内人士分析,影响产能利用率最大的因素是市场供需关系。供给小于需求时,产能利用率升高,甚或超过100%。反之,供给大于需求时,产能利用率降低。新增产能在实施及后续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行业竞争格局、产业和监管政策等变化风险,若无法及时被市场消化,将影响经济效益。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