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银行不良分化:始于2015
近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将风险分类的资产从信贷扩展到所有金融资产,包括表内和表外,将关注类资产和不良划分的标准进一步明确,将逾期天数这种“硬标准”作为风险分类的重要依据。
其实这一办法的施行其实早有预兆,尤其是近年来监管在中小行的检查中,多次发现部分地区存在不良率高、拨备覆盖率低、和掩盖不良资产等问题,因此本次办法的施行规范银行资产质量的意图非常明显,但与此同时中小行也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二、银行资产从“软标准”进化到“硬标准”
在这种情况下,中小行为了减缓不良压力,可以怎么做?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将不良的标准放松。但是本次办法重新对银行资产的五级分类进行更细化的定义,将逾期作为资产类别划分的重要标准就是为了堵上这个口子。
三、新规下中小行的不良压力与应对策略
不良的处置方法一般有三种:清收、核销和转让。
清收一般是银行最先用的处置不良的方式,是指对贷款人的抵债资产进行处置、对企业破产清算、找第三方担保人还款等。
核销就是用尽方法也没有追回来的部分,已经可以认为是实质性的损失了,就用之前计提的拨备来抵消掉。转让是将不良贷款打包卖出去,一般是转卖给资产管理公司(AMC)。
四、银行不良的分化与未来
我们发现2015年至今,我国大行和中小行的资产质量开始出现明显的分化,中小行的资产质量压力加大,尤其在新办法的要求下,一些中小行的资产质量变化可能会从关注类贷款上升开始,不良率上升,逾期贷款率上升,但是2018年政策开始大力辅助中小企业后,为中小企业和为其服务的中小银行提供了喘息之机。
风险提示
政策变动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