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2019年2月23日晚,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评论
总体目标:2020年马上即将到来,这个阶段主要的重点是要加强总体教育实力,继续加强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平均年龄。目前的教育供给不足,是客观存在的,需要借助社会各方力量,增加对教育的供给,以实现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平均年限。“年限”这个是关键,现在1-9年级义务教育已经在全国普及,但高中及高校和职业教育的部分,还需要继续加强。而2020-2035年,我们比起之前,更为强调“终身教育”,那么高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都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加强方向。
十大战略任务:一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体系,必须要有主导思想。在实施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贯穿到教育改革发展全过程,落实到教育现代化各领域各环节。二是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中国教育要持续提高,同时也要发展出中国教育的特色。三是推动各级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各级教育水平都需要平衡发展,在相对偏远地区的中西部地区更是要加强。幼儿园阶段强调公办园和普惠园的发展。而在高中以上阶段,强调加强发展职业高中,鼓励普通高中多元化发展。四是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教育公平需要持续完善,持续推进发展。政策具体提出了在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基础上,推进教育均衡。也提出了包括随迁子女待遇同城化,完善流动人口子女异地升学考试制度,加大城镇学位供给等具体要求。结合此前北京市学区房改革,这一部分政策进一步说明了国家对于教育公平的推进的坚定和决心。“学区”和“户口”等问题上,还需要持续进一步的改革。五是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终身学习体系的建设,意味着持续加强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这是整个国家的大政策方向。六是提升一流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高校的改革也需要继续推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大学已经在世界上具有了重要的地位,但是还需要继续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本部分政策中特别提到了“产学研用结合”,这也是把高校的知识资源更有效利用的主要一点,可能是未来10-20年的重要方向。七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目前师资的供应,依然是教育中遇到的一个重要问题。未来对于教师的培养,认证,考核和待遇的地位的提升,都是一个中长期的大方向。教师的社会地位未来会继续稳固提升。而从产业的角度来说,教师培训,教师资格培训等产业也会迎来重要的产业机会。八是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从2012年的三通两平台开始,教育信息化,是一直在提到的一个重要的点。这是国家意志的重要体现,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教育信息化也具有相当大的产业投资机会,建议关注。九是开创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教育不仅要引进来,还要走出去。国际教育,中外联合办学等形式,是符合国家教育政策方向的。十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鼓励民办学校按照非营利和营利性两种组织属性发展,这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实施路径:教育现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分区推进,分步推进,统筹推进,系统推进。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来进行推进。教育是多层次,生动而丰富的,不会是千人一面,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解决。《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保障措施:要不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开展办学工作的同时要不断加强各级学校的党建工作。而从投入上,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家GDP不低于4%的大方针会继续推进,教育财政经费的投入是会只增不减的。
投资建议政策文件重点启示--①加强党建。②强调终身教育,高中教育、高校教育、职业教育要加强。③教育的供给需要增强,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努力。④教育现代化需分地区推进。⑤教师培训和教师资格培训等行业可能会迎来产业性机会。⑥教育信息化一直是政策重点鼓励的产业,也有望继续迎来产业机会。投资标的推荐:中公教育,中教控股,佳发教育,希望教育,中国新华教育。
风险提示民促法送审稿后最终版本尚未落地,仍存一定不确定性。职业教育地方性政策或存在差异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