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建筑行业深度:二次突围,装配式内装能否带领装饰行业逆袭?

来源:联讯证券 作者:刘萍 2019-01-22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装配式内装是装饰行业解决当前困境的二次突围

传统装修中的弊病众所周知,行业内对于如何解决传统装修中的问题做了许多努力和尝试,14年兴起的互联网家装就是企业期望通过装修行业的互联网化解决行业沉疴,时至今日,互联网装修几乎已经证伪,通过商业模式改变行业的尝试几乎都已经宣告失败。

我们将装配式内装看做装饰行业解决行业困境的第二次突围,企图通过技术手段解决行业弊病,装配式内装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解决传统装修问题的,尤其是施工现场组织上,装配式装修最大限度减少了现场各类工种的使用,从而实现质量上,工期上的大幅改善。

装配式内装较传统装修在人工成本、质量、工期上有显著优势

建筑工业化由于大量减少现场湿作业,可以降低现场施工人员数量,从而实现降低人工费的目的,按照行业通行测算,人工费在传统高层建筑中占比大约为15%-20%,而装配式建筑中占比仅10-15%,因此在人工费上可节约至少5个百分点的成本;对比装配式精装和传统装修的验收检验,首检缺陷检出率对比传统住宅精装修的2.8%,缺陷检出率降至1.4%,环比下降50%,允许偏差的中位数相对标准差从±0.77缩小到±0.45,品质档次从0.9西格玛提升到1.4西格玛,可视为质量提升。由于装配式内装大量工作在工厂完成,现场作业时间较传统装饰可节约50-70%,总工期节约15%-20%。

政策驱动,装配式内装成为装配式建筑认定的重大助力

2016年,国家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此后各个地方政府推出了当地的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和鼓励政策。由于我国建筑传统以现浇为主,主体机构由于涉及安全性,装配化率提升难度较大,但根据最新颁布的装配式建筑认定标准,内装环节可以拿到40分,通过装配式内装实现装配式建筑认定成为企业获取政策优惠的重要方式。

租赁市场、存量改造市场是目前装配式内装的主要应用场景,需求巨大 2015年1月,国家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指导意见》,开始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我们粗略估算,2018年开始,仅一线城市和省会城市每年新增租赁住房套数可能将超过40万套,而每年保障房的新增供应大约在500-600万套左右,由于装配式内装工期短、易拆改、环保无醛即装即住,这些都是天然装配式内装的需求市场。

而自2017年下半年开始,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二手住房成交规模超过新房,真正的“存量房时代”已然到来,这意味着未来二手房装修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装配式内装由于采用了SI体系,内装系统与主体结构分离,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原有内装的拆除,从而实现节省工期,降低成本,减少对房屋结构的损害,天然适合存量房改造。

从供给端看,目前仅个别企业具备项目交付能力 装配式装修目前在室内装饰行业的渗透率还极低,目前来看,市场上真正能够实现100%装配式施工并有产品交付的企业屈指可数,据我们不完全了解,一级市场仅和能和品宅两家,二级市场仅亚厦一家;对于装配式内装来说,目前还处于行业发展的起步阶段。

投资建议和投资标的选择

自金螳螂2006年上市以来,我们认为装饰行业经过两轮的发展,第一轮是上市带来的资本驱动,率先上市的几家公司借助资本的力量实现了规模的大幅扩张以及区域的极大拓展,但并未改变行业严重依赖人的问题,尽管这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规模的天花板很快来临;

回顾十几年来装饰行业的发展,资本驱动模式证真,而商业模式驱动证伪,下一轮的技术驱动能否证真?我们暂时无法给出100%确定的答案,但纵观各国各个行业的发展历程,新技术的发展往往才是行业格局发生变化的最终驱动力量,2018年作为装配式内装元年,我们期待其能够成为真正成为变革性的力量促使行业能够突破规模瓶颈,消除行业沉疴,迎来“大行业,大公司”时代。

目前二级市场具备自主创新的完整装配式内装技术体系的仅亚厦股份一家,金螳螂也开发了自己的装配式内装1.0版本,东易日盛也在此方面有工程上的尝试,工程企业我们重点推荐已经有项目落地的亚厦股份,建议关注金螳螂和东易日盛。

而在部品部件领域,整体卫浴是一个发展方向,目前惠达卫浴、海鸥住工在这方面都有布局,而石膏板内隔墙是轻质装配式隔墙的重要原材料,北新建材值得关注。

风险提示

房地产投资大幅下滑; 装配式建筑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技术商业化运用效果差。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亚厦股份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