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通胀数据如期回落,CPI同比降至1.9%,再度回落至2%以下,在2018年曾出现的滞胀担忧早已不复存在,而PPI同比的回落幅度更大,下行1.8个百分点至0.9%,CPI与PPI的剪刀差彻底消失。CPI的回落源于非食品,而非食品中边际影响最大的在于油价;PPI的回落则更为全面,除了海外定价的油,还有国内定价的钢和煤。在这种格局下,通缩风险渐行渐近。
我们此前提到,2019年工业和外需会成为国内经济下行带来新的风险,而两者都与价格因素高度关联。工业增加值增速在2018年前10月持续偏稳,主要由于此前去产能和环保限产带来的供给限制效应未消,但随着政策态度的调整和执行上“一刀切”的避免,来自于供给侧的价格支撑力度正在减弱,而需求侧不但内需有进一步下行压力,外需也开始出现不稳的迹象,那么工业产出的回落就难以避免,而且会持续一段时间。再看外需本身,12月美欧日英等发达国家PMI出现全面下滑,表现不如人意,尽管目前还不能确定地判断全球增长已过顶点,但2019年面对的变数确实不小,且美国政府关门、贸易战与欧盟内部的种种复杂政治问题都有可能为全球经济复苏带来阻力。即使中美在贸易谈判中达成一致,我国的出口增速也不能继续维持2018年的两位数增长,增速回落难以避免。
美国经济增长和加息的预期发生调整,导致美元指数近期不再强势,为我国12月外储和人民币汇率继续回升创造条件,也为一季度的“全面+定向”降准去除了障碍。在逐渐显现的通缩压力下,国内企业承担的实际利率有所上升,未来需要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引导名义利率的下行。因此,债市的机会仍然是确定性的,只是波动性可能会比2018年有所提升。春节前流动性充裕的格局已定,发生大级别调整的风险不大,可继续顺势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