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准只是补充流动性缺口的一个方面,剩余流动性缺口的补充需要政策工具发挥合力。对流动性供给产生紧缩性影响的因素可以分为投放流动性工具的到期、财政存款的增加以及流通中现金的增加。在投放流动性工具到期方面,1月5日至月末,还有9260亿流动性到期,其中,逆回购到期5200亿,MLF到期4060亿。财政存款方面,一方面,从历史规律来看,1月受税收因素影响,财政存款往往呈现增加态势,预计财政存款环比将增加5000亿元;另一方面,今年一季度地方债的提前发行,也会导致财政存款的增加,进而对流动性供给产生紧缩效应。流通中现金方面,从历史规律来看,由于传统春节因素,节前居民取现需求往往较大,预计流通中现金环比将会增加1.5万亿。这三个因素综合考虑,流动性缺口2.92万亿,考虑降准释放流动性1.5万亿,流动性缺口依然存在。补充流动性还需要其他政策工具发挥合力。央行在降准的同时也提到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其中,TMLF工具利率较1年期MLF利率低15bp,使用期限可达到三年;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即为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中小微企业贷款考核标准由“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调整为“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元”,进一步增加了满足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机构的数量。往前看,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央行政策调节需要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的调控框架中思考,一方面,货币政策仍将保持边际宽松,需要进一步降准以稳定流动性预期、扩大货币乘数和降低商业银行机会成本;另一方面,宏观审慎政策方面,金融监管的力度也将根据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均衡做出灵活性的调整,非标、影子银行等业务的收缩将逐步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