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民营经济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11月1日,习近平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对“民营经济退场论”进行了否定,并提出“两个毫不动摇”,强调一定要打破“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等隐形壁垒,解决好为民营企业做好服务,特别是中小企业融不到资的问题。继座谈会召开后,中央各个部委也在近期陆续出台了支持民企发展的措施。
11月7日,郭树清表示下一步要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3,争取三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央行随之出台了“三支箭”政策,从信贷、发债、股权融资三方面精准发力,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银保监会提出“五指成拳”,力图从“稳”“改”“拓”“腾”“降”等方面入手,缓解民企融资难的问题。国家税务总局11月19日发布通知,明确指出要进一步落实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利息收入、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收入免征增值税等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坚持依法征税,坚决不收“过头税”。此外,工信部、证监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最高检等均在近期出台了相关支持政策,针对当前民营企业在融资、股权质押平仓风险、税务及竞争审查等方面的问题,提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随着中央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为支持民营企业,坚决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定了调,各地紧随其后,纷纷开展座谈会,接连发布融资利好政策,并切实推动解决方案的落地实施。上海11月3日发布《若干意见》“二十七条”,其中针对融资难题,明确提出“三个100亿”。
11月7日广东省推出“民营经济十条”。 11月21日,深圳市国资委宣布成立两只总规模170亿元的纾困私募基金,驰援上市公司,随后于12月4日,深圳市政府发布4个“千亿元计划” 助民企渡过融资难关。除了北上广深,其余省市也陆续推出了多项措施,主要包括推动银行资金向民营企业倾斜、直接为民营企业提供流动性支持、完善融资担保制度等。 随着政策推行力度加大,各项改革措施都得到了较好的市场反馈。目前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平仓风险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同时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的运作也取得了良好的进展,近两月民企债务融资规模达到历史高位。尽管如此,中小微民企融资状况仍不乐观,由于中小型民营企业具有数量多、经营困难、财务数据不透明、没有土地和房产等质押物的特点,目前非上市的很多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状况难有实质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