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逻辑:共享出行提升出行效率和质量日益增加的出行需求和有限的路权资源下出行供给的布局,削弱了居民的出行品质,矛盾日益凸显。如何提升出行效率、改善出行质量,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共享出行作为提高现有资源使用效率、改善出行矛盾的有效手段,日益盛行。而共享汽车作为共享出行重要组成部分,对生活方式和汽车产业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对共享汽车的驱动因素和现有模式进行分析,挖掘投资机会。
驱动因素:需求、成本、技术、政策共享汽车的发展受需求、成本、技术和政策四种因素驱动。需求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物质、信息交流加大),居民通行距离增加,道路和公共交通资源短缺,出行缺口增大;成本端,公共交通>共享出行>出租车>私家车(购车+养车等固定成本致使日均出行里程低于30KM 时,成本最高);技术端,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契合绿色环保的共享出行理念,提升车辆的里程,改善用户体验,减少人力成本,推动终极共享模式的实现;政策端,国家政策的支持为新兴经济模式的发展提供法理依据和保障。
模式之辩:分时租赁&网约车网约车和分时租赁都是非成熟条件下的共享出行方式。1.用户视角下,分时租赁的成本低于网约车,出行距离大于15公里时,成本优势愈加明显;方便程度弱于网约车,存在最后一公里困境,供应不够充足。2。运营视角下,网约车C2C模式占主流,滴滴一家独大,逐渐开始盈利;分时租赁普遍为B2C 模式,固定成本过高,考虑到车位、折旧、运营、保险和充电桩等成本,以奔驰Smart、北汽EV200和奇瑞eQ 等车型为例,盈亏平衡的日使用次数需要达到3.6次、5.4次、7.8次。成本+便捷性决定目前的市场格局,网约车和分时租赁分别应用于3-15km 和10-100km 的出行场景,其市场空间为2:1,随着智能驾驶的发展和人力成本的提升,最后一公里问题得到解决,分时租赁成本优势愈加明显,将对网约车的市场进行冲击。在L5时代,两种模式都将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提供出行服务的平台型公司。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盈利模式不够明朗,智能驾驶发展不及预期投资建议立足于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对共享出行的现有模式和驱动因素进行梳理,推荐对共享汽车重点布局的上汽集团和长安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