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信达证券食品饮料行业卓越推

来源:信达证券 作者:王见鹿 2018-12-18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本周行业观点:19年新趋势之一:从首家VC投资食品企业IPO,看食品饮料行业的发展前沿

1、海外食品饮料企业的19年新趋势:大多数食品饮料企业被认为是必选消费品,意即不论宏观经济环境或科技进步,企业所享受的是相对平稳的消费增速。但是,从微观来看,食品科技的进步、新型渠道的出现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一直在创造行业新蓝海(风口),因此,因为精准判断未来趋势而迅速扩张的企业并不少见。

咨询机构CBInsights近期发布了19年度海外食品饮料行业新趋势,其中,已兼具市场竞争力且被行业内企业普遍认同的趋势包括:1)植物蛋白;2)低糖及代糖食品;3)自有品牌食品等。另外,在零售领域,1)另类线下销售渠道和2)直营渠道也将进一步提升食品饮料企业的渗透率。总体来看,海外食品饮料企业在创新方面仍主围绕“更健康”这一诉求进行配方相关的改进,创新程度并不激进;但是零售渠道方面的变革意味着其能缩短触及消费者的链条,因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品牌得以和传统包装食品企业(如可口可乐、通用磨坊等竞争)。

2、植物蛋白企业BeyondMeat提交IPO申请,为首家登陆美股的VC投资企业。

18年11月,SEC披露生产“人造素肉”的BeyondMeat呈交IPO计划,预计融资1亿美元。公司创立于2009年,16年营收为1620万美元,亏损2510万美元;17年营收达到3260万美元,亏损3040万美元。尽管仍处于亏损状态,但公司生产的素肉汉堡已逐渐得到消费者认可,并在美国多个主流超市都有销售,且入选了很多餐厅的菜单。行业普遍预计,随着公司产能进一步规模化,其亏损问题将较容易克服;毕竟,根据CBInsights的预测,整个植物蛋白食品的市场规模约为110亿美元,而行业龙头BeyondMeat目前规模尚不到1%,市场前景广阔。

BeyondMeat的官网强调,人造肉主要利用大豆、豌豆等植物蛋白,与普通的牛肉汉堡相比,他们制作的人造肉汉堡能在生产过程中节约99%的水、93%的土地、90%的排放以及46%的能量。

密歇根大学的研究显示,2050年全球人口数量预计将增长至90亿,中产阶级消费者群体壮大,对蛋白质的需求和消耗量增加,将会加重环境负担。肉类和奶制品为人类提供了18%的卡路里和37%的蛋白质,但畜牧业占据了83%的耕种土地,并排放了60%的温室气体。

驱动整个植物蛋白趋势的主要是千禧一代消费者对健康和环保的诉求,另外,由于畜禽养殖产业极大的负面外部效应,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出台了相应的行业标准,从而抬高了传统肉类企业的生产成本。可以说,植物蛋白替代动物蛋白,是一场需求和供给端同时驱动的行业变革。

许多初创企业还将目光投向以植物为基础的寿司、以植物为基础的低热量甜味剂等。更为重要的是,传统肉类公司,尤其是鸡肉巨头泰森,在很大程度上选择了推广植物蛋白,而不是试图与之竞争。泰森已经两次投资了BeyondMeat,并屡次通过公开资料声明自己将重塑为一家蛋白质公司,而非一家肉类公司。

通用磨坊下属的风投基金301inc.,也一直活跃在植物蛋白质领域。301inc.,2015年投资了BeyondMeat,随后的几年中,还投资了素食送餐公司UrbanRemedy,以及生产蔬菜加工制成的益生菌零食生产商FarmhouseCulture。百事公司于18年收购了植物蛋白企业HealthWarrior。雀巢参股了冷冻食品创业公司Wildscape,其主要产品为以大块蔬菜为主的预制餐食。嘉吉则在17和18年分别投资了植物蛋白企业Memphis和生产豌豆蛋白的PURIS。另一家植物蛋白龙头ImpossibleFoods在餐饮产业链方面颇有斩获,获得了主流汉堡企业Fatburger和WhiteCastle的青睐,两者都在中国拥有门店,ImpossibleFoods也因此曲线进入中国。

整体来看,随着植物蛋白这一趋势的不断增强,一系列类别的食品和饮料公司很可能会将植物蛋白纳入其产品。我们可能会看到新推出的素食主义者维生素,或瓶装咖啡饮料,使用植物为基础的牛奶等。

3、食品饮料前沿展望。

在中国,消费者对“健康”和“环保”的意识也逐渐抬头。同时,千禧一代已经进入“经济活动最重要的年龄段”。作为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他们正在成为各大企业的业务核心,推动着全球商业领域的变革。中国的上市食品饮料企业和海外企业相比更以产品为中心,而非大型的综合类快消品企业,因此,如能投资于新的蓝海市场,将对其业绩有很明显的改善。值此辞旧迎新之际,我们将根据食品创新、渠道创新和供应链创新三大趋势为各位介绍其他食品饮料行业的前沿趋势,从而更好的把握食品饮料板块非防御性的投资机会。

4、风险提示:食品安全风险;并购导致公司盈利能力出现短期波动的风险;其他竞争者进入,导致行业竞争更为激烈的风险;上市后决策机制可能出现变化的风险;市场出现破坏性创新者的风险。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