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联储加息预期出现了一定下调,导致美债收益率明显回落。市场对加息预期的摇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联储(尤其是主席鲍威尔)对于加息的态度变化。10月上旬,鲍威尔表示当前利率离中性利率尚有距离,美国经济基本面良好,整体表态明显偏鹰派,结果刺激市场大幅提升对加息的预期并将美债收益率迅速推上阶段性新高。而在11月中旬,鲍威尔提到了2019年美国经济面临的几大风险,例如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美国积极财政效果减弱以及过于强势的美元,也就是暗示如果这些因素发生超预期的影响,美联储是可以考虑放缓加息节奏的。
为什么仅仅时隔一个月,美联储的态度就发生了如此显著的变化。尽管10月美国月度数据并不太强,但也并未暗示基本面有明显的恶化迹象。那么美股的大幅回调和相关的政治舆论压力或许才是促使这次态度调整的关键。金融危机后,美股在2009年3月见底,此后维持了近十年的稳健牛市,直接受益于低利率刺激经济并有利于维持股市高估值的双重作用。2015年市场对加息的预期快速提升,随即对股市估值产生严重打压,直接导致2015年全年美股小幅回落。但在2016年市场发现加息速度明显不及预期,美股随即重回升势。直到2018年,加息预期再度上调,为美股带来了很大的波动性。如果说此前的波动尚不至于干扰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那么近两月以来美股迅速的大幅回调足以使鲍威尔感受到来自总统和舆论的压力。
表态确实已经调整,然而实际操作却又未必会偏离美联储的既定计划。美联储的核心目标是维持通胀、就业和增长在合理水平,经济下行时的降息顺理成章,但经济上行时的加息却需要在经济过热和通胀压力来临之前适度提前进行,因此会面临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成为孤独的政策制定者。在其他人看来,美联储加息的操作往往非常“激进”,例如格林斯潘在2004年6月至2006年6月短短两年期间17次加息,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上限由1.0%提升至5.25%。从本轮加息目前的情况来看,2.0%-2.25%的利率区间显然离中性水平尚有距离,只要美国经济基本面不出现明显的恶化,加息的步伐就难以真正停止。摇摆的加息预期是常态,但加息趋势却是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