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公司公告2018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57.7亿元,同增42.54%;实现归母净利23.51亿元,同增119.39%;扣非后23.29亿元,同增122.93%;经营性净现金流35.43亿元,同增31.64%,每股收益1.538元,ROE25.85%,同比上升15.01pct。公司单Q3实现营收51.65亿元,同增36.74%,环比减少9.61%,实现归母净利6.31亿元,同增21.26%,环比减少30.08%,实现经营性净现金流9.89亿元。
点评:2018Q3化工行业整体盈利见顶回落,公司各线产品价格涨跌互现,其中己内酰胺、尼龙6、辛醇和DMC较为坚挺,价格分别变化+7.83%、+7.13%、+7.46%、+0.81%,PC、正丁醇、烧碱、DMF、尿素、甲酸和双氧水跌幅不一,价格分别变化-14.37%、-0.36%、-3.66%、-9.34%、-0.79%、-22.20%、-1.32%,Q3总体毛利率25.55%,环比减少2.28pct,除部分主营产品价格下跌、价差收窄外,检修损失产量也对Q3业绩产生一定影响。成本控制方面较为稳定,期间费用率同降1.75pct至8.22%。
新产能陆续投放,新材料仍是未来看点:虽然近期化工品回落趋势明显且存强势油价挤压下游利润预期,但公司近两年已成功实现产品结构的转型升级,在一体化的成本优势下,向高附加值的新材料多元化发展将成为公司未来盈利中枢趋稳的关键。公司所在园区仍在不断打磨之中,除了试生产中的PC二期、甲酸二期、PA6二期等增量产能之外,现有产业链匹配仍不断优化完善,前期投产的合成氨、气化炉和配套公用工程消除了下游的原料供应瓶颈,而甲醇和多元醇原料路线改造项目的投产将进一步衔接上下游配套。2018年公司在建工程按计划推进(目前约42.8亿元),长期来看随着新产能投放后的产业链规划打造成型,公司有望穿越周期,成为国内综合性循环化工园区典范。
投资建议:在需求端的不确定性下公司部分主营产品价格仍承压向下,下调2018~2020年盈利预测,预计净利润分别为30.5、32.1和32.9亿元(前次为32.2、36.0和40.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08、2.19和2.24元,新产能投放下仍看好中长期盈利中枢的趋稳,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滑,原材料价格波动,新产能投放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