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3-5年时间是国内宏观调控史上一段重要且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一方面是大刀阔斧地推进国企和金融改革,另一方面是宏观经济陷入了长达4-5年的通缩或者说类通缩困境,这是我们改革开放以来面临的首个通缩难题。
当时出现通缩的原因,可以部分归根于总需求不足。亚洲金融危机后,出口大幅下滑,外需不振,国企改革、大量人员下岗,内需不足,总需求不足确实是经济增速下滑和通缩的一个原因,但是还不足以说明当时宏观政策和金融改革的复杂性,更不能说明为什么三驾马车都有所回暖之后,CPI在2001和2002年又再度陷入通缩。
至于对当时处理通缩的政策取向的看法,也是存在不少分歧,有的人认为国债发得太多,有的人认为票子发得不够,货币还是紧缩的,应该多发票子。凡此总总,不一而足。对于这段历史,不应该从简单的通胀角度,也不应该从单纯的宏观政策角度来看待,而是要从整个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以及宏观调控体系逐渐建立的过程来进行分析。当时宏观环境的特殊性,以及处理通缩难题的手段及其原因,无论是对政策还是市场研究者,都有很重要的学习和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