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2018年H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93.60亿元,同比增长48.69%;实现净利润10.70亿元,同比下降45.83%,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上年同期转让了持有的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股权取得的处置收益影响。
扣除转让普莱德的处置收益及其他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对业绩的影响后,净利润同比增加36.55%。
观点:
动力电池国内市占率进一步提升至42%
2018年上半年,公司动力电池营收为71.88亿元,同比增长34.92%,占公司营收76.79%,仍为公司营收主要贡献部分。本期,动力电池实现出货6.5GWh,保持国内第一的位置,市占率为42%,较去年上半年22%、去年全年29%的市占率有显著提升。其中,乘用车和商用车分别出货3.0GWh、3.5GWh,市占率分别为40%、49%。公司营收及利润增长主要是由动力电池贡献。
储能及锂电池材料业务同步扩张
储能业务2018H1实现营收0.51亿元,同比增长1024.50%。储能业务前期处于示范导入阶段,出货量较少且波动较大。随着锂电池在储能领域应用场景逐渐成熟,储能市场有望开始启动。公司储能业务实现大幅增长是由于公司非常重视该业务的市场空间,在该领域研发投入持续加大,以不断加强储能业务的布局和推广。
锂电池材料2018H1营收为17.47亿元,同比增长123.59%,占公司营收18.67%。锂电池材料营业收入快速增长主要受益于客户需求旺盛、公司新建产能投产带来销量和销售价格的上涨。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公司在牢牢锁定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2018年以来,公司先后拿下宝马10亿欧元、40亿欧元的大额订单。同时,公司分别与大众、奔驰、日产、雷诺、本田等国际汽车巨头签订订单或供货协议,国际供货渠道已被打开。结论:
公司为锂电池领域的龙头公司,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且份额在不断上升。同时,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客户,公司分别拿下宝马、大众、日产、雷诺、本田等国际巨头电池订单。因此,尽管在国内市占率已高达42%,考虑到广阔的国际市场,公司电池业务仍有很大上升空间。预计公司2018年-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71.71亿元、383.86亿元和539.2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67亿元、41.82亿元和54.89亿元,EPS分别为1.46元、1.93元和2.53元,对应PE分别为49.06倍、37.15倍和28.30倍。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增速不及预期,锂电池价格下跌超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