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公司2018H实现营业收入23.32亿元,同比增长43.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37亿元,同比增长37.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6.93亿元,同比增长69.52%。
2018H末,公司总资产88.4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53%;净资产45.9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69%。
观点:
通过参股锁定上游货源,下游旺盛需求带动公司业绩大幅增长。公司分别为全球第一大、全球第三大锂金属和锂化合物供应商。其中,锂化合物中的碳酸锂和氢氧化锂产能在全球排名分别为第四和第三。在下游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公司通过参股RIM和美洲锂业,取得充足且稳定的锂原材料,实现锂金属和深加工锂化合物产品营收分别同比增长23.07%、17.25%。
积极布局氢氧化锂产能,符合下游高镍三元发展趋势。下游新能源汽车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日渐提高,高镍三元已成为动力电池发展的最新趋势。由于高镍三元制备温度低于传统低镍三元(NCM111、NCM523等),碳酸锂会存在无法完全分解的问题,所以分解温度较低的氢氧化锂逐渐成为三元材料锂源的“新贵”。针对这一趋势,公司提前扩大氢氧化锂产能,2万吨单水氢氧化锂项目已于2018H建成投产。随着新增产能的释放,公司盈利能力会有进一步的提升。
下游布局初见成效,未来增长可期。公司本业为金属锂及锂深加工化合物,主要应用于锂电池及相关产品。为了提升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公司对下游产品进行了积极的布局。2018H,公司锂电池、电芯及其直接材料实现营收2.35亿元,同比增长34.31%,占公司总营收10.08%。目前,大部分下游业务仍处于建设期,主要有:
1)自建年产6亿Wh高容量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项目已完成97%,待完工后预计收益为1.44亿元;
2)自建第一代固态锂电池研发中试生产线项目,项目已完成18.93%,预计2019年底完工;
3)自建含锂金属废料回收循环利用项目。
待以上项目完工后,公司盈利能力及竞争力都会有进一步的提升。
结论:
公司为锂电池上游锂产品龙头公司,随着新增锂产品和锂电池产品产能的释放,公司未来盈利能力仍有很大提升空间。预计公司2018年-2020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3.35亿元、89.36亿元和121.1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32亿元、30.11亿元和42.26亿元,EPS分别为1.82元、2.70元和3.79元,对应PE分别为17.12倍、11.55倍和8.23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增速不及预期,碳酸锂及氢氧化锂价格下跌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