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陷阱与量化宽松(中):流动性陷阱的影响及应对
在《流动性陷阱与量化宽松(上):国外实践-20180727》中,我们分析了美国、日本、英国和欧元区在面对流动性陷阱时的量化宽松历程。在本次专题中,我们重点研究流动性陷阱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流动性陷阱的形成及影响
流动性陷阱理论从预期的角度对货币需求弹性进行了解释,其认为当利率下降到某一水平时,投资者就会形成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此时投资者将会选择放弃债券而持有货币,货币需求弹性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而不会进入生产领域。扩张性货币政策失效,经济随即陷入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陷阱的影响:流动性陷阱的发生不仅可能会使得经济增长停滞,其低利率的特点还会造成以下三个不利的影响:(1)制约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2)促进政府财政支出,并可能会挤出私人支出,降低社会福利,加剧资源配置的扭曲;(3)可能会刺激经济主体的过度冒险行为,容易催生资产泡沫并加剧系统性风险。
流动性陷阱的应对措施
当经济遭遇流动性陷阱时,尽管传统的货币政策已经失效,但依然存在很多应对措施,主要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非传统的货币政策。
根据经典的凯恩斯主义理论,在流动性陷阱发生时,货币政策失效而财政政策却具有最大的效应,政府应该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政府支出进而提高有效需求。但是,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可能会存在政府债务水平和赤字率过高、“李嘉图等价”制约其效果等方面的问题。
除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外,非传统的货币政策在应对流动性陷阱时也能发挥较好的效果。而这些非传统货币政策的传导主要分为两类:预期传导和资产负债表传导。
预期传导机制主要是指中央银行的政策沟通和政策承诺,央行通过影响私人部门对未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决策的预期,来改变市场的通货膨胀预期、利率预期和信心,并最终达到降低实际利率、促进消费和投资的效果。主要措施包括:有条件的政策利率承诺、通胀预期管理等。
资产负债表传导是指中央银行通过直接资产购买计划以及将资产纳入合格担保品范围,从而去掉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中的风险资产;或者实行相关汇率、利率政策,来改善私人部门的资产负债表状况和外部融资条件并最终到达降低实际利率水平、扩大总需求的目标。主要措施包括:量化宽松政策、延长再融资操作期限、放松抵押贷款条件、货币贬值和负利率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