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今年来唯一IPO过会的银行股,成都银行的上市备受市场关注。日前其发布了A股招股意向书,进入初步询价阶段。与此前IPO申报稿相比,成都银行本次发行规模大幅缩水了55%。此外,公司净利润逐年下降,另外还有18.08万被冻结的股权现身淘宝司法拍卖平台,股权质押、冻结比例高达16.32%。
发行规模缩水 业绩逐年下降
12月19日,成都银行在上交所披露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意向书显示,本次拟发行不超过3.61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0%,发行前每股净资产为6.99元。而今年4月报送的IPO申报稿显示,预计发行规模为不超过8亿股股份,发行完成后总股本不超过40.5亿股。
前后半年多的时间,成都银行拟发行规模大幅缩水了54.88%。对此,业内分析认为“缩量发行”的主要原因是当前股市行情不稳定,为了减缓银行股IPO对二级市场的影响。
成都银行本次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补充本行资本金。截至2017年6月30日,该行总资产为3782.23亿元,资本充足率为13.43%,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3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35%。
尽管已经过会,但成都银行逐年下降的经营业绩还是引起了发审委关注。招股意向书显示,2017年1-6月、2016年、2015年和2014年,成都银行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6.52亿元、25.77亿元、28.16亿元和35.48亿元。发审委要求其说明是否会对未来经营和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此外,成都银行还存在不良贷款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拨备覆盖率接近行业监管指标等情况。报告期内,四川银监局、财政部驻四川专员办等监管部门对成都银行检查认定其存在贷款分类不够准确、减值准备计提不充分等情况。
在一系列整改后,今年三季度业绩是否有所改善,不良贷款是否有所下降?记者发函采访成都银行,但截至发稿,仍未收到回复。
回顾历史,成都银行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2011年6月启动IPO,2012年4月即递交IPO申请,进入等待审批阶段的成都银行,因原董事长、行长毛志刚受贿被双规2014年6月发布招股说明书后,又遭遇中止审核。2017年5月,成都银行重归排队行列,经过6年多的漫长努力之后,终获审批。
股权质押、冻结达16%
尽管上市终获批,但问题并未结束,成都银行近日突然被曝出有18.08万份被冻结的股权现身淘宝司法拍卖平台!公开资料显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将于2018年1月11日10时至2018年1月12日10时止(延时除外)在阿里巴巴司法拍卖网络平台上进行公开拍卖活动,拍卖标的为成都银行180800股股权,起拍价为159.37万元,保证金为15.9万元,增价幅度为1万元。
据了解,这部分股权原属于四川新联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后被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冻结并作拍卖处置。这是该笔股权第二次进行拍卖,在11月17日进行的第一次拍卖因为银监会对该拍卖标的的竞买人资格有要求而中止。
事实上,成都银行被冻结、质押的股权远不止上述的18.08万股。成都银行最新公布的《首次公开发行A股股票招股意向书 (附录一)》显示,18家股东将其持有发行人的股份设定了质押,质押股份总数为44650.77万股,占发行人股份总额的13.73%。成都银行还有11家股东持有的股份被冻结,冻结股份总额为8425.61万股,占股份总额的比例为2.59%。由此,质押和冻结的股权比例达到了16.32%。
“一般来说,小股东质押股权对银行本身的影响并不大,但若是大股东出质股权,并且出质率较高的话,则不利于银行股权的稳定。”业内分析人士表示。
截至2017年11月14日,成都银行共有股东6223名,其中法人股东325名,持有97.5%的股份;自然人股东5898名,持有2.5%的股份。前三大股东持股占总股本比例分别为成都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20%、HONGLEONGBANKBERHAD的19.99%、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7.38%。可见,成都银行持股十分分散,且无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股权状况并不十分稳定。
而成都银行在招股意向书上称,上述质押、冻结涉及的股份数额占本行股份总额的比例较小,不会对本行正常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