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宏观研究 - 正文

央行再降准政策点评:降准应约,市场续升

来源:上海证券 作者:胡月晓 2018-10-09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中国基础货币投放压力持续上升

降准是我们一直认为不能排除的选项,也可能是市场上唯一秉持这个观点的机构,之所以坚持降准的预期,是因为中国的基础货币投放压力在不断增大。市场在担忧货币政策收得过紧的同时,笔者却正相反,我们一直担忧的是央行无力扩张货币,从而使得货币增长长期过低,以致信用市场风险压力过大。

货币增长持续偏低引发风险管理压力上升

2018年以来,信用市场上的风险压力一直未有消退,违约事件不断增多。从信用风险压力上升的情况看,固然有转型时期企业经营压力增加的因素,尤其是产业周期变动带来的市场分化影响,但流动性偏紧的环境显然也加剧了信用风险的集中爆发,客观上迫切要求央行在流动性方面适当放松对冲。

货币操作“收短放长”的特征愈发显著

2018年中国货币环境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收短放长”的扭转操作成为央行的政策行为。与之前的新创工具不同,降准是对可用基础货币的永久性投放。由中国央行新创设出的基础货币期限看,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具有显见的“锁长放短”特征。

货币投放结构优化增强经济风险管理能力

中国货币环境决定了中国信用风险的压力并非来源于货币不足,而是货币结构不合理,在经济低迷持续和金融去杠杆压力下,储备货币的临时性增多,并不一定会带来商业银行的实际信用扩张!只有永久性的可用储备货币,才会刺激金融机构产生扩张冲动,并将资金用于长期性项目可见,降准通过对信用市场的融资环境的舒缓作用,不仅有助于降低信用市场压力,也将增加经济系统对信用风险的容忍度。

资本市场信心将进一步增强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和监管环境下,降准释放的准备金,将更多地进入金融市场而非转化为非金融企业和部门信贷扩张。实际上,2018年的前2次降准,已带来了明显的基础货币成本下降和货币利率下行效应,并使得债市的“去杠杆”压力下降。

央行方向预测:继续降准直至直购资产

直购资产将是信用货币体系下基础货币投放的终极解决方案。结构性降准变为置换性降准,降准将被优先用于MLF的置换,这意味着2014年以来中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之一,MLF的总量增长将面临拐点。MLF等新创工具和直购资产相比,无论是抵押品管理还是后续政策操作、信号显示等方面,显然都不应成为央行投放主体。从MLF的规模增长历程看,2017年后,中国MLF规模的增长已明显放缓!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