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在第一章中,首先简要地回顾了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展示了各个理论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进程。接着总结了市场上和学术界主流的资产配置方法,搭建了研究框架。明确了风险平价在理论框架中的位置。
本文的第二章,介绍了评价风险度量指标的重要性质、四种业界常用风险度量、三种风险分配原理。重点介绍了应用最广的欧拉分配原理。从欧拉分配原理得出风险贡献的概念,并且总结归纳了四种风险度量的风险贡献数学表达式。同时,量化证明了不用方差作为风险平价模型中的风险度量的原因。最后,本章介绍了两种求解风险平价问题的算法,即二次规划法和牛顿法。通过对几组特殊情况的分析,探究模型性质。
本文第三章比较了风险平价、均值方差模型和40/60权重策略的优缺点。尤其是通过量化推导分析了40/60策略风险分散有限性的原因。
本文第四章进行了风险平价策略回测。第一组回测中,我们在权益,债券,商品和货币四类资产中选取了可以代表全市场的指数,进行回测。结果显示由于货币基金的低波动率,其占据了组合的绝大部分头寸,组合收益表现也与货币基金相似。在第二组回测中,我们剔除了货币基金。结果显示债券以其低波动率取代了货币基金在组合中的位置,但是组合的表现不如单个债券资产的表现好。在第三组回测中,我们通过变化计算协方差矩阵所用的回看周期,探究其对回测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回看周期对回测表现有显著影响。在第四组回测中,我们丰富细化资产类别,并且加入海外资产种类。结果显示,组合的表现是很稳健的。在第五组回测中,我们比较了风险平价策略和等权策略,发现两种策略特点明显,风险平价虽然在绝对收益上不如等权策略,但是无论是风险调整后的收益,还是风险控制方面都要强于等权策略。
综合来看,风险平价模型可能无法达到很多投资者的绝对预期收益,这主要是由该模型的性质决定的。但是,风险平价在风险调整后收益和风控上表现很好,尤其是当组合的资产种类多样化的时候。因此风险平价模型能够应对不同经济周期,实现“全天候”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