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报告回溯:(1)通过回溯“中美经贸磋商联合声明”及“白宫关税措施声明”点评,我们重申前期提到的中方可选择的反击策略;(2)通过回溯中美“贸易战”系列深度专题(一),我们重申美贸易赤字归因主要在三:(a)美国高公共及私人边际消费倾向;(b)美国领先的制造业向服务业升级趋向;(c)美元“高处不胜寒”的国际储备、结算货币地位,以及将当前局势契合进以“战略贸易理论”为依托的“重复博弈”框架下,强调“以牙还牙”战略为唯一有效的“子博弈纳什均衡解”;(3)通过回溯“贸易战”系列深度专题(二),我们重申区分“建设性”及“破坏性”冲突的必要性, 以及在WTO DSG框架被实质性突破的当前,红黄绿三色指示灯中前期黄色预警灯已切换至红色警报灯。
核心观点:在重新梳理核心观点部分,我们继续主张以下三点:(1)结合洪特先生的著作《贸易的猜忌:历史视角下的国际竞争与民族国家》,本轮“贸易战”是经济冲突,更是政治事件;(2)“贸易战”直接影响小,间接影响大,且大得多;(3)美贸易逆差之于世界似德贸易顺差之于欧元区,非结构性改革或难解。
综述及展望:为了更好的理解未来“贸易战”可能演化的路径,我们定义并区隔开三个不同情景,并结合“日美汽车贸易战”的历史以及以越战前后的美国做为参照对象来比对当今美特朗普政府,赋予不同情景主观可能性配比。三个情景分别为保守、中性及激进:(1)保守-“偃旗息鼓”:双方快速罢手,达成和解,拒绝贸易战,基于特朗普前期在如何和解问题上的反复及距离美11月中期选举尚有一个季度之久,这种快速收束的情景我们赋值10%;(2)激进-“全面升级”:交战等级渐次扩大,且扩展到全球范围,从后果面“倒推”(a)通胀将首当其中,或形成“滞涨”困局;(b)推动多边及区域经济一体化遭遇重大挫折,全球贸易量、经济总量及生产率增速将伴随全球产业链被损坏而发生难以逆转等代价来看,赋值30%;(3)中性-“不停止,不恶化”:对抗与交好时期交错且并存,日美围绕汽车贸易战曾先后经历三大阶段,有蜜月期也存在冲突期,最激烈交锋时一度对包括丰田、日产、马自达等13种进口车征收100%的关税,最终以双方分别向各自国民宣布“胜利”而告终,收束特征是双方的妥协(日妥协更大)以及各自主观的对“胜利”的解读。我们观察到这样“且战且和,明战暗合”或为最可能发生的情景,赋值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