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总结:公司2018H1实现营业收入18.7亿元,同比增长11.2%;实现归母净利润2.6 亿元,同比增长25.2%。
业绩符合预期,工业收入增速明显。2018H1 营业收入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高于2017 同期0.4、3.5 个百分点,符合市场预期。2018Q2 实现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4 亿元、1.6 亿元,同比增长11.9%、29.3%,同比增速均高于2017 年同期0.8、10 个百分点。2018H1、工业与商业收入分别为11.4、6.9 亿元,同比增速为25%、-8.2%,工业收入增长明显加速。工业增速强劲的主要原因为右美托咪定进入医保后放量迅速,样本医院数据显示,上半年右美同比增速超过100%,是公司过亿品种中增速最快单品;从各产品领域来看,麻醉、精神和神经类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9.1%、27.4%、33%,增速明显且均衡。期间费用率保持稳定,销售费用率为28.5%,高于去年同期1.1 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为6.8%,低于去年同期0.4 个百分点。
持续推进销售改革,多个重点产品加速放量。公司继续深化在产品销售管理方面的改革,在产品分线销售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更加有利于调动一线销售人员积极性的销售政策,在销售队伍的管理方面实现以省为区域中心的扁平化管理。经过改革,多个产品销售增长强势,右美托咪定、阿立哌唑、度洛西汀、瑞芬太尼等公司重点推销次新品种,使其收入增速均达到50%以上。
研发投入稳定,研发产品线得到丰富。2018H1,公司研发投入约6600万元,围绕着中枢神经类药物布局新品种研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研发成果。2个产品即将获得生产批件,1类新药DP-VPA片临床进展顺利;2个1类新药申报并获得受理(丁二酸齐洛那平、D20140305-1盐酸盐)、2类新药普瑞巴林缓释制剂获临床批件。一致性评价项目中,1个品种即将上报,2个品种即将完成BE实验,4个品种完成预BE实验,4个品种已完成药学部分的研究,10多个品种处在药学研究的不同阶段。
盈利预测与评级。受益于工业增长加速,预计2018-2020 年EPS 分别为0.49 元、0.62 元、0.77 元(原预测为0.48、0.59、0.71 元),对应PE 为33 倍、26 倍、21 倍。公司在营销改革和产品进入新版医保的推动作用下,以右美为代表的二线品种将维持较高速的稳定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招标进展不达预期、药品研发进度不达预期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