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夜间,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公告称,绝大多数中间价报价行已经对“逆周期系数”进行了调整,预计未来“逆周期因子”会对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发挥积极作用。受此消息提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迅速飙升。在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夜盘拉升逾200点;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日内大涨逾600点,逼近6.82关口。
这并不是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价行首次引入“逆周期因子”。年5月,为了适度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引入“逆周期因子”,有效缓解了市场的顺周期行为,稳定了市场预期。在逆周期因子实施的7个月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路从6.86升值到6.40上方,升值幅度达6.7%左右。 2018年1月,随着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和外汇供求趋于平衡,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行基于自身对经济基本面和市场情况的判断,陆续将“逆周期因子”调整至中性。
美元在4月中旬走强以来,人民币承压较重。人民币汇率经过这一轮的波动,其阶段性跌幅已经不小。这种情况说明市场贬值的预期、顺周期行为的预期以及“羊群效应”。在一定程度上给市场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因此8月份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行陆续主动调整了“逆周期系数”,以适度对冲贬值方向的顺周期情绪。
“逆周期因子”就是在每天的中间价报价中,外汇市场自律机制家核心成员(外汇市场做市商银行)基于市场化原则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模型由原来的“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调整为“收盘价+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逆周期因子”会减弱一些收盘价中的顺周期行为,对中间价起到一定的修正作用。从而实现对过去波动的过滤与对抗市场异动所进行的逆周期调节。
报价行按照央行给的逆周期因子公式,也与央行形成了更为清晰的沟通模式。但具体逆周期因子公式内部的计算方法,外界是无法知晓的。
下一阶段,人民币汇率能否转向升值呢?这取决于美元走势。 在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期间,鲍威尔承认,最近美国通胀率接近2%,但又说,美联储没有看到通胀加速超过2%的明显信号,看来经济过热风险没有提高。这缓解了市场对美联储将加速加息的担忧,导致美元指数瞬间重挫,一度跌破95大关。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此次导入“逆周期因子”同样将缓解市场的顺周期行为,稳定了市场预期。为A股市场的企稳反弹注入积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