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总结:公司2018H1 实现营业收入5.1 亿元,同比增速为-14%;实现归母净利润3852 万亿元,同比增速为-35.4%;扣非后净利润为1779 万,同比增速为-69.2%。
收入结构性下滑,业绩受影响明显。2018H1营业收入与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下滑14%、69.2%,低于市场预期。2018Q2实现营收与扣非后净利润分别为3亿元、1354万元,同比增长26.1%、490%,主要原因为2017Q2收入与扣非后净利润基数较低。公司经营业绩出现较大波动的主要原因如下:1)核心客户核心产品市场终端需求减少,以及客户备货策略调整的持续影响,公司销售收入下滑约2 亿元;同时,得益于公司其他重要客户、新客户临床三期及上市阶段产品的持续稳定需求,以及中小客户的持续开发,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前述核心产品下滑对公司销售收入的负面影响;2)销售收入下滑,公司产能阶段性利用不足,导致公司整体毛利率下降3.7 个百分点。2018年,受强生降糖药物卡那列嗪与吉利德丙肝药物索非布韦两大核心产品结构性调整,公司收入出现结构性下滑,预计2019年会出现恢复性增长。
打造CRO+CMO双轮驱动模式,战略转型推进中。公司目前核心业务为CMO/CDMO业务,公司将积极拓展业务结构,上游拓展至CRO领域,下游拓展至API领域。2017年4月,公司以2400万美元自筹资金成功收购美国CRO公司J-STAR100%股权,不仅提升了公司产业并购的能力,也是公司在商业CDMO业务以外的一大重要拓展。目前,公司已形成中国CRO业务中心和美国J-STAR中心两大CRO业务阵营,主要是为客户临床前、临床一期及临床二期的产品提供定制研发服务。2018H1,公司CRO业务实现销售收入约1.4亿元,占公司销售总收入的27%,较上年同期增长约136%。此外,公司也成功引入的第一个商业化API项目-地瑞拉韦,与强生成功签署了关于地瑞拉韦原料药于100多个国家销售授权和技术转移合同,该项目预计2019年贡献收入。未来公司将同时开发国内外API项目,将API业务作为战略发展业务向前推进。
盈利预测与评级。预计2018-2020年EPS分别为0.23元、0.45元、0.59元,对应PE分别为38倍、19倍、15倍。公司积极推动战略转型,上游布局临床前CRO,下游布局API业务;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对应海外产品研发进度/上市产品销售低于预期,环境污染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