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8月16日,公司发布2018年中报,实现营收7.25亿元,同比增长72.87%;实现归母净利润5631万元,同比增长40.37%。
投资要点:
中报业绩持续高增长,期间费用导致净利率同比下滑。公司2018年半年度业绩大幅增加主要源自两个原因:一是“双核双轮驱动”战略成效明显,自动化核心零部件及控制系统业务同比增长47.76%,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业务同比增长110.17%;二是海外市场表现亮眼,2018年上半年实现海外收入1.25亿元,占营收比重为17.21%,同比增长291%。从盈利能力来看,公司2018年上半年综合毛利率为36.15%,同比增加1.34个百分点;其中机器人业务毛利率为33.07%,同比增加7.02个百分点。但由于公司研发投入持续加大及贷款利息增加,公司2018年上半年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占营收比重分别为20.23%和2.23%,同比增加1.67和1.55个百分点,导致净利率同比出现下滑。
数控系统稳定增长,收购TRIO协同效应明显。在金属机床数控系统业务方面,公司积极推广金属成形机床混合动力(泵控和阀控)技术和产品,DSVP\SVP系列节能产品相关业务取得了较大增长;根据《中国制造2025》规划我国关键工序数控化率2020年将达到50%,公司数控系统在金属成形机床领域市占率超80%,将充分受益数控化率的提升。在运动控制及交流伺服系统业务方面,公司现有交流伺服系统产品与TRIO的运动控制器属于互补型产品,TRIO控制器可以无缝对接公司EtherCAT总线伺服。公司推出新一代高性能运动控制器MC6N及支持23位绝对值的ProNetPlus及ETSPlus系列交流伺服系统,进一步巩固了高端领域的市场地位。通过与TRIO在研发及销售上的良好整合,2018年上半年公司运动控制及交流伺服系统业务收入同比增长85.25%。
产能落地+市场持续开拓,工业机器人业绩逆势大增。受3C自动化景气度下滑影响,2018年上半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为7.38万台,同比增长23.90%,增速较2017年出现下滑。在这一背景下,公司工业机器人业绩逆势增长110.17%,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公司工业机器人智能化生产基地于2018年1月19日正式投产,进一步提高了公司工业机器人规模化生产水平;二是公司市场开拓取得成效:一方面公司积极推进“机器人+”战略,向优势应用领域的客户提供可复制模块化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公司持续拓展下游应用领域,产品实现了向新型建材、家电、光伏等领域的拓展。
技术驱动初衷不变,海外市场亮点突出。公司是典型的技术驱动型发展模式,2018年上半年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期内共完成研发投入7918万元,占营收比重为10.92%;新增授权专利23件,新增软件著作权11件。另一方面,公司先后收购英国TRIO,控股德国M.A.i.,参股美国BARRETT、意大利Euclid等公司完成国际化布局,在保持被收购企业本土化管理的同时实现了良好的业务协同,2018年上半年公司海外收入同比增长291%,国际化资源整合优势突出。
维持公司“增持”评级。预计公司2018-2020年归母净利润为1.54、2.61、3.6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18、0.31、0.43元/股,按最新收盘价计算,对应PE分别为68、40、29倍。考虑到公司掌握核心零部件技术,是国内机器人全产业链布局的优质标的,给予一定的估值溢价,继续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工业机器人行业增速持续下滑;海外收购公司技术引进不及预期;公司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国产机器人关键技术突破不及预期;海外市场业务增长不及预期;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