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债策略:市场又添下修失败案例,博弈风险增加 随着前段时间董事会下修议案的密集发布,最近两周下修结果将接踵而至。上周四8月2日晚间,众兴菌业发布股东大会决议公告,众兴转债下修议案未获通过,超出市场预期,次日众兴转债大幅下跌4%。这是今年以来主动下修失败的第二例案例。
从众兴股东大会投票结果来看,大股东未参与投票,加上中小股东反对意见过半,是这次下修被否的主要原因。由于大股东陶军因持有转债需回避股东大会投票,本次出席表决的股东代表股份占总股本比例仅为5.13%,其中七成以上为中小股东(占总股本比例3.91%)。总表决同意率为50.87%,而中小股东同意率仅为35.59%,接近65%的中小股东均投了反对票。
回顾过去,历史上(今年以前)也曾出现过三例转债下修失败案例,分别为民生、唐钢、澄星。 (1)2008 年7 月28日晚间,唐钢股份发布董事会下修议案,股东大会于8月26日召开。从表决结果来看,64.91%的股东参与投票,其中同意票1.2%,反对票98.52%,最终下修失败。次日,唐钢转债大幅下跌4.4%。 (2)2008年10月10日晚间,澄星股份发布董事会决议公告拟下修唐钢转债转股价,股东大会于10月27日召开。从表决结果来看,52.76%的股东参与投票,其中同意票0.05%,反对票99.87%,最终下修失败。次日,唐钢转债下跌1.2%。 (3)2014 年1月10日晚间,民生银行发布董事会决议公告拟下修民生转债转股价,股东大会于2月27日召开。从表决结果来看,48.97%的股东参与投票,其中同意票45.64%,反对票40.42%,最终下修失败。次日,民生转债下跌9.2%。
导致下修失败的原因各有不同,较为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 一是大股东持有转债,需回避投票,而对于中小股东而言,下修转股价意味者股权进一步被稀释,往往不支持下修,导致议案被否,例如近日的众兴转债。
二是股权结构较为分散,缺乏绝对的决策者,尽管大股东参与表决,但前十大持股分散,意见不一,例如民生转债。 三是配合回售,此类情况较为复杂,例如唐钢、澄星。唐钢转债在2008/7/25触发回售,3天后提出下修议案,回售申报截止日为2008/8/7,而下修的股东大会则定在2018/8/26;澄星转债在2008/10/13触发回售,回售申报截止日为2008/10/28,下修的股东大会定在申报截止前一日,表决结果出来后投资者仅剩1天时间申报回售。
从投票结果来看,唐钢和澄星的大股东大概率均投出了反对票,综合下修时点的设定和最终结果,董事会提出下修议案的首要目的或仅是试图借下修预期来避免回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