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国家能源局近日表态,新能源电站不区分存量、增量资产,可再生能源补贴强度维持20 年不变;可再生配额制预计年内出台,与绿证制度结合促进新能源长期发展。
存量与新增电站补贴维持不变,稳定电站投资商信心 今年6 月,第二版征求意见稿关于可再生能源电力补贴相关内容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规定保障利用小时数之内的新能源发电量可获得全额补贴,保障利用小时数之外的发电量以“绿证”模式获取收益,金额不超过原有补贴数额。相关信息引发业内普遍担忧,相关政策将拉低存量电站收益率。7 月初,国家能源局明确市场存量电站以及增量电站补贴强度均维持20 年不变。我们认为,补贴强度保持不变,将充分保证现有电站发电收入水平,从而稳定电站投资者信心,促进新能源产业长期发展。
配额制有望年内落地,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 今年3 月,《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及考核办法(征求意见稿)》第一版出台,提出可再生能源配额制通过落实可责任主体(省级电网企业、其他各类配售电企业、拥有自备电厂的工业企业、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直购电用户等)和落实各省区可再生能源目标(总量配额以及非水配额),通过行政手段强制推动可再生能源消纳。2017 年全年,我国西北地区弃风率、弃光率分别达到24.6%、14.1%,弃光弃风现象仍然严重,配额制的出台将进一步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目前第三版配额制征求意见稿正在编制中,最终版有望在年内出台,我们认为配额制落地将进一步提升新能源电站利用小时数,提升电站收益率水平。
引入绿证缓解补贴拖欠压力,可再生能源基金补贴差额保障补贴水平 绿证由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信息管理平台核发至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单个绿证金额上限为对应发电量可享受的补贴电价。根据配额制征求意见稿,未能完成可再生能源消纳任务的市场主体需要通过绿证方式达到最低保障收购要求。根据《财经》相关报道,7月初,国家能源局确认可再生能源相关补贴强度不变,并提出引入绿证制度,西北地区电站保障利用小时数以外电量可以通过销售绿证获得对应电量部分电费收入,补贴电价与绿证收入间差额将由可再生能源基金补充。我们认为相关政策落地将加速电站运营商回款,缓解补贴拖欠对电站运营商影响,提高现金流水平。
投资建议: 可再生能源补贴强度维持不变,将充分保障现有电站投资收益率水平;配额制与绿证制度落地将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提高相关电站运营商现金流水平。建议关注光伏行业电站运营商太阳能以及林洋能源。
风险分析: 可再生能源配额制落地晚于预期,绿证市场化交易规模低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