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宏观政策调整再度成为主导市场和经济预期的关键变量。上半年宏观政策以强力推进去杠杆和严监管为主,而近期宏观政策出现调整态势,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积极的财政政策更为积极,社融保持适度增长。资本市场很快给予了反映,走势体现了对未来实体经济信用扩张和基本面改善的乐观预期。
由于货币政策宽松态势明确,而且力图引导资金进入实体经济,实体信用最紧的阶段确实已经过去。是否会出现信用的大幅扩张并不确定。一方面,地方政府债务和房地产融资管控并未解除,另一方面,资管新规下,银行资本金依然对资金投放存在约束。而财政赤字和地方政府债扩张难以弥补其他融资收缩的缺口,因而实体经济资金面会有所改善,但不会出现大幅扩张。而央行货币政策宽松力度却更强,因而金融市场资金供给改善将较实体经济将更为明显,资金将一定程度上再度累积在金融体系。同时,叠加监管缓和后金融体系广义货币创造能力恢复,各资本市场资金供给将持续改善,而且改善幅度可能较实体经济更为明显。因此,宽松的流动性环境下无需对利率债悲观,弱基本面和流动性改善依然将为利率债提供上升空间。而信用环境改善将降低信用利差。对权益市场来说,趋势上看,宽松的流动性同样更为有利于成长类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