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导致除了美元以外的所有货币都在跌,人民币下跌并不孤单。在全球贸易结构中,中国占第一位,除了美国外,排在后面的是日本、德国、韩国等。其中不光是中国,日本、德国等在美国的投入和依赖都不比中国差。例如美国是德国最大出口市场,2016年对美国的出口量高达1100亿欧元,占其出口总额约10%。同时中国优势德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中美贸易争端的发酵会使得德国“躺枪”。同样道理,韩国也会是受伤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因此欧元在中美贸易争端期间兑美元异常疲软,且波动率平缓,说明市场一致认可欧元的下跌。如果贸易争端恶化,我们建议做多美元,做空这些国家的货币,首先是韩元,其次是欧元和日元。俄罗斯卢布的暴跌主要是因为美国对其的制裁,同时也存在贸易争端引起的原因。贸易战只利好美元,主要是避险情绪。
美联储加息、中国央行降准的货币政策背离趋势使中美利差进一步收窄,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减弱,对人民币资产和汇率形成压力。美联储今年先后加息2次,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3月21日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25个基点到1.5%至1.75%的水平,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的首次加息,符合市场普遍预期。而后美联储于6月12日至13日召开货币政策例会,美联储在会后发表声明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1.75%-2%的区间。而中国2018年以来一直采取款货币的政策,上半年,央行已经实施了两次定向降准。第一次是1月25日开始实施的面向普惠金融的定向降准,释放长期流动性约4500亿元。第二次是4月25日实施的定向降准置换9000亿元MLF,同时释放增量资金约4000亿元。央行这两次定向降准的效果显著,让市场流动性呈合理稳定状态,尤其是第二次定向降准的作用更为明显,定向降准置换9000亿元MLF,同时释放增量资金约4000亿元,部分化解了金融机构因MLF累积而形成的潜在风险,央行称此次降准是为了对冲即将到期的MLF但我们发现央行在6 月6 日,继续投放一年期的MLF 额度高达4630 亿,利率与上期的3.3%持平,这说明降准也并非对冲到期的货币政策工具,而是实实在在的开始实施“宽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