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出口业务模式的中长期转型显得更为迫切。
过去20年,中国家电企业基本靠着“低成本制造”模式,一招鲜吃遍天,成为了全球家电制造基地,但中美贸易争端使得目前家电出口业务模式的弊端开始暴露出来,中长期转型显得更为迫切。
海外制造基地建设再次被提上议程。十年前,海外家电制造基地也曾一度兴起,比如在越南、印度、巴西、乌克兰等地设立工厂,提早布局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地区拥有市场空间,且具备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优势,一方面也是为了规避潜在的贸易争端风险。但是受到上文提到的产业链集群效应不足、当地工人素质不足、全球营商环境宽松等影响,海外制造基地并没有得到大力发展。未来,由于贸易争端存在进一步升级的可能,建设海外基地\转口贸易的需求在上升。
对非美客户的开发力度会加大。此次中美贸易争端暴露出口业务过度依赖单一区域的风险,开发非美客户,降低出口业务集中度的工作刻不容缓,但各公司发力方向各有差异,比如海信这几年在南非的市场开发很成功,美的在东南亚/印度的拓展比较顺利。
海外市场本土化运营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类似于上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本土市场的饱和及格局稳定,韩国企业具备了海外本土化运营的实力和需求。无论有没有贸易争端,中国家电企业在享受了全球产能转移的红利后,简单代工的成长性在减弱,天然会追求经营的稳定性,追求产业链价值的更大化,所以,通过本土化运营,获取制造价值之外的品牌运营价值,是中国家电出口业务的必然之路。兼并收购、品牌代理、自有品牌运营等等,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局部成功的案例,条条大路通罗马,但到底哪条路更适合自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风险因素:
1.宏观经济不景气或加速下行给行业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2.贸易争端再度加码,影响中长期出口竞争力,造成订单下滑;
3.地产销量出现大幅度萎缩,影响行业新增需求,造成需求下降;
4.家电行业原材料价格大幅度上涨,造成企业成本压力上升,毛利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