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监管的环境下,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整体资产规模并没有缩减,但中央银行持有的现金在增加,这部分钱并没有进入金融市场和实体部门,而商业银行更多的将资金借给了居民部门,与此同时更多地配置了国债,导致企业部门可以获取的流动性减少。所以我们就看到了一个国债利率下行而借贷利率上升的情况。另外,商业银行之间的拆借行为减少,意味着虽然表面上银行没有缩表,但借贷活动的减少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流动资金的紧张,所以银行间拆借利率居高不下,不过7月5日降准开始实行之后,银行间拆借利率已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行。
银行更多地把资金借给居民部门又意味着什么呢?居民更多地是拿这些钱去买房,而不是消费,那么导致大部分资金流入地产部门,而没有流向非地产行业。在利率和地价上行的阶段,地产部门的盈利并没有形成实际投资(2017年房地产实际投资下滑至历史最低水平),而是又回流到银行体系和政府部门,银行又把这些钱贷给居民和配置国债,整个流动性这些部门里面循环,无法进入实体经济。
从这种情况来看,实体经济的流动性紧张未必是央行或者监管部门的行为导致,而是商业银行自身资金运用的结果,为什么将大量资金配置于收益较低的国债,而不是贷给利率较高的实体经济,如何扭转商业银行的这种行为,这是一个难题,如何引导居民将资金进行消费而不是买房,也是一个难题。结构性货币政策很难对商业银行起作用,因为虽然实体经济缺钱,但银行并不缺钱,如果说存在央行的超额准备金是闲置资金,那么配置国债的就是半闲置资金,配置国债的占比越来越高,说明商业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仍然是处于一个过剩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