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宏观研究 - 正文

宏观数据:RMB再贬值空间将收窄,不破7是底线

来源:东北证券 作者:沈新凤 2018-06-29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4月25日,我们前瞻性地发布了一篇报告:《一些新信号出现,人民币再贬值动力逐渐形成》,彼时美元兑人民币在6.3左右(当日中间价6.3066),截至6月25日,两个月过去了,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设定在6.4893,而交易价格一度逼近6.54,离岸美元兑人民币已达到6.55,两个月以来,美元对人民币升值幅度已经超过3.5%。彼时做出的判断是基于边际条件的变化,这种变化会打破原有的均衡状态,带领汇率价格向新的均衡方向运动。 时至今日,在人民币贬值突破6.5之际,我们再看看上述提到的影响汇价运动方向的中短期背景:6月美国议息会议上美联储上调年内加息预期至4次;随后6月15日美国宣布针对中国加征关税清单,初始执行时间7月6日,目前两国尚未给出进一步谈判的动向;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例,4月25日我们写报告时中美利差在60Bp左右,截至上周五,利差在66Bp左右,也即变化不大;4月以来的中国货币政策持续微调兑现,并且有望保持。

人民币贬值了3.5%是上述条件逐渐落地的结果,是否代表人民币再贬值已经结束?应该也不是。两国边际条件的对比还有一些持续深化的可能性,货币政策分化对比格局是延续的,市场对下半年继续出现降准等类似操作还有预期,国内经济下半年有小幅下行压力,利差仍可能维持在窄区间,贸易摩擦有加深的可能。 我们认为当然终极底线是不会破7,过去没有破7,现在当然也不会。4万亿以来,史上最逼近7的时间当然是16年,这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对照,如果16年不破7,现在还会破7吗?我们认为答案是不会。而且,16年GDP实际增长6.7%,但经济还处在逐渐走出“通缩”压力中,18年不会比这个更差,并且质量在提升;我们已经见证了上一轮恐慌性预期给人民币汇率带来的影响。回到现在,我们发现人民币贬值到6.5之前我们的外汇储备是稳定的,但是6.5之后,历史很容易重演,因此防范居民恐慌性预期再次出现自然很重要,不要争议贬值对出口有好处为什么不贬值,凡事有利弊,有权衡。

6月中国央行没有跟随“加息”,一方面是为下半年留空间(毕竟人家说了还有两次嘛),一方面不排除双管齐下一下,所以后续的再次“加息”,也许不是出现在9月(美国加息之后的同步推出),可能是提前。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