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债券市场研究来说,银行体系流动性至关重要。那么要如何理解银行体系流动性?其另一个含义就是如何看待当时的超额准备金水平,超额准备金的水平,一方面则主要与五大因素有关:即外汇占款、央行公开市场操作、财政存款、货币发行和法定存款准备金。而这五大因素,都能够在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得到体现。
通过分析央行资产负债表中几个主要项目的变动,我们就可以大致地对央行一段时期内的意图以及市场流动性做出一个判断。那么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包括哪些科目,如何理解?每一个科目又都代表了怎样的含义?其历史变动过程中,较为重大的变化,是由于怎样的原因?央行的各类政策,又对央行资产负债表和流动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本报告中,我们将按照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各个科目,进行分别的介绍、分析、梳理。
中国人民银行于1994年开始公布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最初只是年度公布,2000年改为月度公布,2002年,央行对资产负债表中的项目进行了调整,并且沿用至今,因此,考察央行的资产负债表通常以2002年为起点。如今,央行一般在每月19日左右发布上一个月的央行资产负债表。
央行虽然每月公布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各个项目的具体值,但并不对各个项目的变化情况做出说明,因此解读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实际上具有相当的主观性,诸多研究人员对央行资产负债表变动也有不同的解读。 央行的资产负债表项目只分成资产和负债两大类,相比于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少了“所有者权益”。
在资产中,有六个项目,分别是“国外资产”,“对政府债权”,“对其他存款公司债权”,“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对非金融性部门债券”和“其他资产”。在“国外资产”项目中,又分成“外汇”,“货币黄金”,“其他国外资产”三个项目,在“对政府债权”项目中,单列出“中央政府”这个子项目。其中,国外资产(尤其是外汇占款)、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是分析央行资产负债表的重要科目。
在负债中,包含了“储备货币”,“非金融机构存款”,“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发行债券”,“国外负债”,“政府存款”,“自有资金”,“其他负债”八个项目。在“储备货币”项目中,则包含了“货币发行”,“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两个子项目。其中,储备货币尤其是货币发行、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政府存款等是分析央行资产负债表的重要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