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电子行业半年度策略报告:乘国产之浪潮,驭成长之东风

来源:平安证券 作者:刘舜逢 2018-06-25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行情回顾:2018年上半年A股电子指数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截止6月15日申万电子指数下跌16.91%,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6.88%,跑输沪深指数10.03个百分点。同期美国费城半导体上涨13.49%,跑赢纳斯达克指数1.27个百分点;台湾电子板块上涨4.33%,跑赢MSCI台湾指数1.02个百分点,可见除A股外,全球电子板块走势均领先于市场水平。传统电子板块由于智能手机趋于饱和,三大终端消费电子产品进入存量博弈阶段。全球电子终端消费市场在总量需求下滑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建议布局细分领域的成长机会。

小间距景气度上行,车灯智能化升级:2017年中国大陆LED下游应用产值达到5310亿元,未来三年复合增速达18.8%,未来LED的价值链逐步向下游转移:一方面,上游LED芯片端由供需紧张的局面得到有效改善;另一方面,芯片价格的下跌有利于下游应用端渗透率的提升,尤其是小间距显示屏市场(LED灯珠占显示屏成本约为30%-50%)。在传统车灯智能化升级催化下,LED车灯市场增速将高于汽车行业整体增速。2016年国内LED车灯的总体装配率约为16%,2020年该比例将提升至约60%,LED车灯市场有望从2016年的50亿元规模扩大到2020年340亿元左右,复合增速约为60%。国内LED车灯企业积极参与车灯智能化升级盛宴,有望畅享LED车灯渗透率提升带来的车用市场红利。

MLCC现供需缺口,被动器件国产替代提速:随着村田、三星机电以及太阳诱电等MLCC龙头企业产能调整,放弃中低端市场,转向汽车、工控和等高阶应用,2017年以来小尺寸、高电容等高端MLCC产品累计提价近一倍。同时,MLCC各大厂商几乎全部满厂,而设备周期较长,短期产能难以释放,普遍至少要到2018年年底或2019年。目前我国MLCC和片阻设备主要从日本进口,MLCC设备周期在8-10个月,扩产周期在1年以上。而日韩台厂扩产主要集中在汽车、5G等新领域,厂商常规产品扩产较为谨慎,中国厂商有望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另外,在电感领域,整体呈现出日本企业占据主导,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企业加速追赶的竞争格局。国内厂商具有贴近客户&价格优势,国产化替代趋势逐步增强。

消费电子关注白马龙头,把握细分成长领域:在手机出货量下滑的趋势下,苹果、华为、OPPO、VIVO、小米等品牌厂商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未来行业小厂商逐渐被挤出市场,行业集中度有望持续提高,下游品牌的集中也会带动上游零部件厂商也会向龙头集中,未来龙头的价值将进一步体现。同时,5G通讯为射频器件行业带来新的增长机遇,一方面射频模块需要处理的频段数量大幅增加,另一方面高频段信号处理难度增加,系统对滤波器性能的要求也大幅提高。同时,5G等新型传输方式的临近,智能手机的天线结构将比4G更为复杂,现有的天线布局结构无法满足5G的需求,同时无线频段越来越复杂,天线厂商也将受益于天线单机价值量的提升。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