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碳纤维在民用航空领域应用:蹒跚前行,曙光初现伴随着光威复材的成功上市,被誉为“新材料之王”的碳纤维变得炙手可热,成为资本市场争相追逐的新宠。
但冷静下来,我们会发现光威复材的财报生动地揭示了碳纤维行业的“冰火两重天”——不同应用领域碳纤维的价格相差数十倍,毛利率差别巨大。
军用方面,一代装备一代材料,每一代机型只应用特定标号的碳纤维,市场容量有限。民用方面,体育休闲、风电等中低端应用领域由于东丽等国际巨头的打压毛利率较低。汽车轻量化领域看似拥有较大的市场空间,但实际上碳纤维高昂的价格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民用航空领域市场空间大、附加值高,成为碳纤维应用的理想领域,但国产碳纤维目前还停留在验证阶段。
由于飞机运动速度高、过载大,对材料强度和耐高温性能有着严格要求,碳纤维复合材料兼具强度高、耐高温、质量轻等优势,成为飞机轻量化的首选材料。目前,波音B737系列机型复合材料使用比例已达15%,更为先进的超远程大型宽体客机787机型复合材料使用比例高达50%;空客A320、380系列也达22%,A350XWB 双发宽体客机复合材料使用比例甚至超过50%。我国目前受制于技术等原因,C919仍以铝合金等金属材料为主,先进复合材料使用比例仅12%左右,而C929复合材料使用比例将超过50%,假设每架C929使用10吨碳纤维,按照200万/吨售价,每架订单将带来2000万收入,如果按照平均每年50架的交付进度,年产值逾10亿元,按照后期设计150架/年总装能力,粗略预计碳纤维在中国大飞机市场年产值超过30亿元。
虽然市场潜力诱人,但碳纤维在民用航空领域的应用需要进行反复验证,其中最基础的材料验证便需2-3年,后续从预浸料到结构件每一步都需要进行反复验证,整个过程需要漫长的时间。与市场普遍认知不同的是,航空领域对主要看中的是碳纤维供应商产品质量的可靠性与稳定性,而不仅仅是T300、T800等强度指标。
目前国产T300碳纤维已经基本能够满足航空领域要求,恒神、光威复材等国内厂商正处于验证阶段,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便能看到国产碳纤维应用于C929等国产大飞机上。
风险提示:航空领域碳纤维验证速度低于预期;国外厂商对中国碳纤维产业打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