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股票 - 研报 - 行业研究 - 正文

食品饮料行业:广州酒家

来源:信达证券 作者:王见鹿 2018-06-05 00:00: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本周行业观点:乳制品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明星子品类市场前景广阔。

1、奶业振兴政策密集出台,但需正视愈发国际化的竞争氛围: 5 月23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奶业振兴和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围绕奶源基地建设、乳制品加工流通、国产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监管以及消费引导等方面做出全面部署,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这也是继《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发布后,国家层面对奶业发展的再一次集中发力。但同时需意识到,随着我国逐渐开放进口市场,乳制品行业也面临着海外竞争对手更直接的竞争。17 年12 月1 日进行的关税调整直接将多种配方特殊幼儿奶粉税率从20%降到0,袋装婴儿食品的关税也从15%降到2%;中澳自贸协定则规定于19 年实现婴幼儿配方乳粉关税降为0%;中新自贸协定则规定在触发特殊保障措施之前,原料奶粉、液态奶(指常温奶和巴氏奶,不包括酸奶)、黄油和奶酪享受0%-0.8%的协定税率。(但由于协定签署时间较早,仅2008 年从新西兰进口的原料奶粉数量没有达到触发水平,其余年份都达到了触发水平,触发时间逐年提前,因此,此协定并未大幅拉低乳制品原料价格水平。)

2、我国乳制品行业的对外依存度持续提升,高端产品进口激增: 据奶业协会统计,17 年,全国奶类和乳制品产量分别达到3655 万吨和2935 万吨,总体规模仅次于印度和美国,居世界第三位,增速分别为-1.5%和4.5%;但我国乳制品的对外依存度也越来越高。据海关数据,我国乳制品17 年的进口量为247.1 万吨(折合生鲜乳1437 万吨),同比增13.5%,约占国内产量的39.3%,占消费量的28.3%,该比例较16 年上升1.3 个百分点。近年来大包粉等进口乳制品完税后的价格仍大幅低于国内乳制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进口大包粉大量进入国内市场, 出现国内“卖奶难”与大量进口乳制品并存的现象。除此之外,酸奶和奶粉等高端乳制品进口增速的提升也反映出我国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旺盛需求:2017 年,鲜奶进口66.76 万吨,同比增5.3%,增速较去年放缓;但酸奶和奶粉进口增幅较大, 酸奶进口3.42 万吨,同比增62.7%,原料奶粉进口71.74 万吨,同比增18.7%,婴幼儿配方奶粉进口29.60 万吨,同比增33.7%。18 年1-2 月,鲜奶进口10.07 万吨,同比增长37.2%,主要受春节较晚的季节性因素影响;酸奶和奶粉进口增速持续旺盛,分别录得80.2%、16.8%和25.7%的高增速。

3、进入2018 年,受益原奶价格温和上涨及消费品质升级,乳制品行业有望迎来量价齐升。 根据统计局数据,18 年1-4 月全国乳制品产量841.6 万吨,同比增长8.2%,增速较17 年同期的1.5%增加6.7 个百分点, 呈明显上升势头。另一方面,乳品巨头新西兰恒天然公司5 月23 日宣布,再次上调2017/18 产季牛奶收购价格20 美分至6.75 新元每公斤乳固体,折合约2.686 元/公斤;下一产季2018/19 产季的牛奶收购价格预测将提高至7 新元每公斤乳固体, 折合约2.785 元/公斤,有望全面带动国际原料奶收购价。本轮周期,国际市场先于国内市场启动,而国内生鲜乳价格迟迟未上涨,呈季节性小幅波动,后续有望迎来一轮上涨,利好乳制品产业链上企业。

根据各国乳制品消费的发展历程,可将乳品消费归纳为三个发展阶段:奶粉-液态奶-奶酪和黄油。第一阶段,由于保鲜技术不发达、运输渠道也不够先进,企业只能将牛奶制成奶粉或者炼乳后再运往各地销售;第二阶段,随着技术发展,企业可以将灭菌处理后的乳制品送往各地销售;第三阶段,技术的进步及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提升,对乳制品需求提升,人们更多的倾向于消费高端乳制产品,奶酪等消费量将高速增长。在量价齐升的大背景下,建议关注我国高端乳制品板块,如婴幼儿配方奶粉、低温酸奶和奶酪等板块。

4、国产乳制品企业占据渠道优势,但产品力方面仍有待提升。 在高端乳制品板块,除低温酸奶已被国内三大品牌,即蒙牛、伊利和光明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婴幼儿配方奶粉和奶酪等板块仍然是海外品牌占据上风。 根据欧睿国际,截止17 年末,在婴幼儿配方奶粉销售额方面,雀巢惠氏(17.0%)、达能纽迪希亚(10.6%)、利洁时美赞臣(9.4%)、美素佳儿(7.4%)和雅培(6.2%)合计占据我国50.6%的市场份额,较16 年上升3.2 个百分点;而国产前五大品牌品牌飞鹤(6.7%)、伊利(5.3%)、蒙牛(4.1%)、合生元(3.6%)和贝因美(2.5%)合计占比则为22.2%, 下降0.3 个百分点。

国内奶酪市场国外品牌处于较强势的地位,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四的均为海外公司,合计CR5 为51.9%,较上年同期提升2.4 个百分点。其中法国保健然公司旗下的百吉福市占率超过25%,为行业目前龙头。国内企业占据6-10 名,其中上海高夫SUKI 的市占率为3.6%排名第一,蒙牛(2.8%)和广泽妙可蓝多(1.9%)分列二、三位。独立的奶酪生产商以妙可蓝多和上海高夫为代表,但是两者的经营模式有很大的区别,妙可蓝多是自主生产、自主经营、拥有自主品牌,而上海高夫以贴牌经营为主,主要代理品牌为美味鲜等。

和液态奶等其他乳制品业务相似,国外品牌的优势在于技术储备以及品牌认知度,而国内生产商在渠道和市场推广上占有较大的优势。同时国内的生产商更熟悉中国消费者的饮食习惯,若能够在高端乳制品的生产技术上有所储备,提高产品的持续创新能力,国内生产企业仍有望突出重围,占据中国乳制品市场的一席之地。参考同样奶酪是舶来品的日本和韩国的市场占有率结构可以发现,国产的奶酪生产商占比绝对主导的地位。日本最大的雪印市占率接近30%,韩国前四大奶酪生产商都是国内企业,合计市占率水平超过75%。

5、风险提示:1)关税持续下调对乳制品行业冲击过大的风险;2)食品安全问题爆发;3)行业产能过剩导致恶性竞争的风险;4)高端化对资本开支要求较大造成利润率下滑的风险等。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