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2018.4.2-2018.4.4)上证综指下跌1.19%,沪深300指数下跌1.12%。申万电子行业指数下跌1.99%,跑输上证综指0.80pct,跑输沪深300指数0.87pct,整体表现在28个行业中涨幅排名第22。
半导体:中美贸易摩擦对国产半导体影响分析
在过去的两周周报中我们已分析,中美贸易摩擦总体对电子行业影响不大,本次周报我们聚焦分析中美贸易摩擦对国产半导体的影响。已实现替代并出口的产品:如LED、中低端分立器件等。美国或将提高关税门槛,将对国内厂商产生不良的影响;当然对特定公司的影响力度还需考虑美国的统计口径和公司的产业链特点、营收结构和销售策略等分析。正在替代的产品:如中低端MCU、NORFLASH、模拟、逻辑芯片以及设备材料等。中国或将提高关税门槛,将有利于国内厂商加速进口替代。尚未替代的产品:高端PC处理器、电源、存储芯片以及高端设备材料等,国产占有率都几乎为零。如果美国进一步封锁上游的设备、EDA、IP、国内无法设计生产的元器件等,必将对中国的半导体产业产生严重的影响。在此巨大风险下,国内厂商的发展机遇并存,一方面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半导体产业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系统厂商将更多地与国内元器件厂商配合,花更多精力来挖掘国内市场需求。
消费电子:关注龙头新机发布带来的产业链机会
站在当前时点,我们看好消费电子在二季度和三季度的行情,电子白马估值处在相对低位,二季度Android系手机逐步好转,三季度iPhone供应链开始大量备货,相关零组件厂商进入旺季,业绩向好。另外,看更远的未来,5G将带动全球手机一波大的换机潮。uLED:美国贸易摩擦对LED行业影响不大,看好下游环节美国上周三发布了建议征收中国产品关税清单,对清单上的中国商品将征收额外25%关税。在LED方面,就只有对上游LED芯片征税,并未对LED照明、小间距等产品征税。对此,我们认为其实影响不大,因为国内LED芯片龙头如三安、华灿等直接对美国出口产品极少,影响很小。而美国的LED芯片厂商也就只有CREE科锐一家,并且也没有任何扩产计划,因此在全球LED需求旺盛的背景下还是会选择中国产芯片。
被动元件:MLCC新增产能释放有限,价格有望进一步上涨
由于各大厂商扩产并不积极,新增产能较少,且集中在高端产品上,投产日期普遍在2018年四季度甚至2019年一季度,而新能源车等新兴需求则持续快速增长,我们预计MLCC的价格将有望进一步上涨。
风险分析:
中美贸易摩擦进一步恶化,消费电子需求减弱;半导体景气度下降;被动元件价格下跌;面板价格下降;5G推进不及预期;智能化安防设备价格较高阻碍普及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