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层面:订单持续落地+充足资金保障,全年业绩高增长可期:
根据公司公告:1)中标白银区东大沟河道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项目,项目金额为0.60亿,工期为414天;2)签署个旧市鸡街镇工业废渣集中处置PPP项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合同金额为0.97亿。公司在一季报中披露,环境修复类业务新增订单2.27亿元,城市环境类业务新增订单0.78亿元,工业环境类业务新增订单12.79亿元,此前已经公告中标武汉项目1.08亿、江阴项目0.84亿,加上此次中标的1.57亿工程订单,2018年订单总额已经达到20亿左右,其中环境修复类订单达到5.76亿,虑到工程类订单的工期普遍为0.5-2.0年,公司8.4亿转债募集资金到手后,饱满项目+充足资金,为全年业绩高增长奠定坚实基础。
行业层面:多因素造成2017年订单释放不及预期,2018年开始行业空间有望逐步打开:
1)2017年,政策、监管、项目等多方面因素造成行业释放进度不达预期:
政策:《土壤污染防治法》和相关行业标准出台时点慢于此前市场预期,已出台的部分政策并没有严格量化标准指标,所以在缺乏行业政策引导和标准规范的情况下,行业订单释放速度有所放缓。监管:环保部已经划分为了气、水、土司,但是在地方政府层面,还没有成立专门的土壤处或者相应的其他监管部门,再加上一些部门领导经历人事的更迭之后,项目在基层操作层面遇到了一些阻碍。
项目:2017年开始,土壤修复项目单体规模和金额都更大,因此由项目转换为订单落地的周期更长、流程更复杂。
2)我们判断,土壤修复行业空间有望于“十三五”中后期逐步打开:
1、“土十条”明确要求,在现有相关调查基础上,2018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020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
2、环保部土壤环境管理司司长邱启文表示,目前环保部正在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截至2017年上半年,中央财政下达财政预算约146亿,支持地方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3、我们在追踪行业信息和走访土壤修复企业时发现,从2017年二季度开始,土壤调查类订单数量和规模明显增加,截至目前调查+评估+治理项目合计500个左右,其中调查+评估项目约占到50%以上,与此同时治理项目增速逐渐下降。
因此我们预计,2017-2018年将是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类项目集中释放的阶段,等到土壤详查行动基本完成、调查信息搜集完毕,伴随着《土壤污染防治法》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技术标准和政策细则的落地,土壤修复市场有望于“十三五”中后期开始集中释放。
实际控制人及管理层数轮增持,彰显对公司发展充满信心:
1)2017年12月1日,实际控制人李卫国以12.29元/股的价格增持股份162.66万股,并拟在之后6个月内,增持不低于100万股的公司股票;监事会主席甄胜利、高管文爱国、赵欣分别增持公司股票9.08、15、10万股。
2)2017年12月2日,公司发布公告,实际控制人及高管进行增持,实际控制人李卫国以12.23元/股的价格增持公司股份55万股;高管吴秀姣、张炯分别以11.83、12.27元/股的价格增持公司股份1.19、2.00万股。
3)2017年12月15日,公司实际控制人及高管进行增持,实际控制人李卫国以12.01元/股的价格增持公司股份25万股;高管刘泽军、陈望明、凌锦明、刘力奇分别增持公司股份86、71、128、1.52万股。
4)2017年12月26日,高管刘泽军以12.34元/股的价格增持公司股份104万股。
5)2018年1月12日,高管齐志奇以11.46元/股的价格增持公司股份2.8万股。
6)2018年1月15日,高管甄胜利以11.31元/股的价格增持公司股份21.19万股。
7)2018年1月18日,高管刘泽军、文爱国分别以11.60元/股、11.58元/股的价格增持公司股份21.63万股、21.80万股。
8)2018年2月1日,高管文爱国以11.38元/股的价格增持公司股份10万股。
9)2018年2月7日,实际控制人李卫国、高管文爱国分别以11.36元/股、11.24元/股的价格增持公司股份133.38万股、22万股。
10)2018年3月23日,实际控制人李卫国以10.83元/股的价格增持公司股份87万股。
在这一系列增持事件中,1)覆盖范围大,实际控制人及数名高管均参与;2)增持频率高,短短4个月时间内完成10次增持,充分彰显公司管理层对未来发展的信心。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的业绩主要受到在手环境修复类订单和垃圾焚烧项目建设进度的影响,我们预测公司2018-2020年实现EPS0.44、0.51、0.66元,对应PE27、23、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土壤修复项目拓展低于预期;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进展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