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2018年5月8日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4月份出口金额(以美元计)同比增长12.9%,进口金额同比增长21.5%;贸易顺差287.9亿美元。
节后复工、低基数、价格企稳带动出口增速反弹
3月出口负增长主要受春节效应、高基数和价格因素影响,1-2月透支了一部分3月份的出口,1-3月PPI同比增速回落对出口价格指数产生拖累。而到了4月,以上3个因素发生改变,第一,春节效应逐渐退去,企业复工,扩大出口;第二,今年4月工作日比去年同期多1天,去年同期基数偏低;第三,历史数据显示,CRB工业原料现货指数同比通常领先PPI同比2-3个月,并在2017年12月达到了最低点(2.47%),随后波动性下降,4月PPI可能企稳回升,对出口价格指数提供支撑。上述三个因素共同作用,导致4月出口转正。
4月中国对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的出口增速也由负转正,对主要国家出口增速回升的逻辑和整体出口增速回升的逻辑较为相似,尚不能说明外需出现较大的改善。近期美国、欧元区、日本制造业PMI有下行的趋势,其中,欧元区制造业PMI自2018年以来就持续下滑。这意味着未来外需有边际走弱的压力,但同时,摩通大根全球综合PMI保持在近两年较高的景气区间,外需下行空间有限。
从出口产品来看,无论是农产品、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是机电、高新技术等高附加值产品,在4月出口增速均大幅回升。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份额分别为29.1%和58.4%,从历史数据来看,出口份额均较为正常,尚未表现出明显的企业因为贸易摩擦“抢出口”的现象。
内需回暖叠加油价上涨推动进口增速回升
4月进口增速出现较大回升,一方面,4月终端需求加速释放,大宗原材料进口回升;另一方面,4月原油价格出现较大的反弹。虽然从总量来看,进口增速大幅回升,但从结构来看,贸易摩擦对进口的影响初显。1-4月中国进口大豆数量同比减少3.8%,可分为两阶段来看,第一阶段,1-2月的进口大豆同比增长5.3%,此时贸易摩擦还未升级,但在高基数影响下,自美国进口大豆同比大幅减少18.2%;第二阶段,3-4月,中美贸易摩擦升温,大豆成为中国反制措施,3-4月进口大豆同比减少12.3%,从巴西进口大豆数量较去年同期大增,同时,有消息显示东北多个省市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未来一段时间内大豆进口仍将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
对美贸易顺差扩大
4月贸易差额由3月的逆差转为顺差,其中,对美贸易顺差221.9亿美元,环比增长43.8%,对美贸易顺差扩大的原因,一个是中国减少了对美国大豆等产品的进口,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国内出口商为了规避贸易战的影响,提前加快了出口进度。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进口结构的影响有所体现,对出口的影响还有待观察。
中美虽然就经贸问题进行磋商,但贸易谈判的周期通常较长,而且此次涉及较多双方核心利益,短时间可能难以达成协议。不同时点、不同情况下对贸易数据的总量和结构有不同影响。例如,为了加大谈判筹码、减少贸易战的影响,不排除中国会在贸易谈判期间减少对美国农产品、汽车等产品的进口;美国进口商为了减少可能的贸易战冲击,提前补库存,促进中国的出口。同时,国内对外开放,扩大进口,发展多边贸易关系,可能令未来的贸易结构向其它非美国家倾斜。因此,对美国贸易顺差的走势存在不确定性,但中国对外整体的贸易顺差应该较往年有所收窄。
风险提示:关注中美贸易摩擦对进出口总量和结构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