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材料渗透率加速提升,我国正极材料面临结构性过剩困局正极材料是锂电池中最为关键的原材料,其决定了电池的安全性能和能量密度,同时由于在电池成本中所占比例可高达45%左右,因而直接决定电池成本的高低。目前常用的正极材料主要包括钴酸锂(LCO)、镍钴锰酸锂(即三元材料NCM,广义还包括镍钴铝系NCA)、锰酸锂(LMO)和磷酸铁锂(LFP)。目前我国动力锂电的主流路线是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其中,磷酸铁锂由于安全性较高,多用于商用车及客车,而三元材料具有较高能量密度,多用于乘用车。
受下游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我国正极材料需求量近年来快速增长。2017年,我国正极材料总产值达417.1亿元,同比增长95.1%;总产量为20.8万吨,同比增长29.53%。其中,NCM 材料产量8.6万吨,同比增幅58.6%;LFP 材料产量5.5万吨,同比略有下滑;LCO 材料产量4.5万吨,同比增长26.8%;LMO材料产量2.2万吨,同比增长43.9%。由于近年来国家补贴逐步向搭载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倾斜,采用三元电池的新能源汽车数量显著增加,2017年三元动力电池占动力电池总装机量的76%,预计未来三年三元材料需求量复合增长率将高达50%。
我国锂电池正极材料产能自16年以来开始迎来快速增长,17年全年正极材料产能80万吨,其中绝大部分为NCM 和LFP 产能,占总产能的比例分别为39%和41%。由于正极材料进入壁垒较低,加之厂商对行业前景的过分乐观和国家补贴政策的转变,目前我国正极材料产能严重过剩,17年以来产能利用率不足30%,尤其是磷酸铁锂产品受到行业补贴政策变化影响,开工率持续下滑,目前只有10%左右。但另一方面,我国正极材料产能主要集中在低端产品,而在一些高端产品,比如高性能三元材料等领域目前产能仍有不足,我国正极材料呈现出结构性过剩困局。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新技术、新材料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