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0年以来,中国的实际GDP增速基本处于震荡回落的格局,一直没有出现过明显的向上的周期性过程。
为什么?单纯的人口红利结束难以完全解释。中国经济当前可能处于一种“非再生产周期”的状态。
4 资本回报率(R/ K0)=利润率(R/Y)*有效产能产出率(Y/K)*产能利用率(K/K0)
再生产周期。由于市场经济的内在调节机制,经济萧条期伴随三个现象:1)产能退出导致产能利用率提高;2)低效率的产能暂时退出,使得有效产能产出率提高;3)由于失业率上升,导致资本劳动的关系更有利资本方,单位产品的劳动力成本下降,从而提高利润率。因此,资本回报率提高,企业开始增加资本投资,经济进入上升期。
非再生产周期。上述三个现象不再出现,比如美国大萧条时单位产品工资上升。为什么市场的自动调节机制失效?因为社会制度条件无法促进资本回报率的调高,包括劳动力市场制度、国际货币体系、经济体制等等。(非再生产周期的概念见David M.Gordon等“Long Swings and the Nonreproductive Cycle”)
摆脱非再生产周期的陷阱。只能通过制度变革和技术创新提高资本回报率,来摆脱非再生产周期的陷阱。这是当前中国和全球经济体面临的主要问题。
去产能已呈强弩之末,制度变革和新兴产业的发展才是王道。2016年开始的去产能提高了公式的第三项,资本投资增速一度回升,周期行业景气度明显提升,但这个方式难以为继。未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才是政策的核心,我们判断中国新经济发展的宏观驱动因素和政策支撑体系已经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