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行长在四月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对中美利差评论用了“舒服”的表述,当时的“舒服”利差大约是90Bp,但目前以从当时舒服的区间下降了30个Bp。我们为什么在这个时点上开始由中美利差去关注人民币汇率?自从2016年在市场极度悲观的情况下,我们旗帜鲜明喊出“人民币不破7”后,2017年人民币迎来一整年的强势,2018年至今也维持在6.3左右的中枢。但是,中国有句话叫“计划赶不上变化”,今年中美贸易摩擦带来了很多转变的信号,如果两国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一切回到初始状态,那么也许一切回归平静。
信号的触发从4月23日的政治局会议开始。毫无疑问,此次政治局会议在回应中美摩擦担忧,继而带来总量政策判断的调整:“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注重引导预期,把加快调整结构与持续扩大内需结合起来,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这一段的核心改变在于重新提到“扩大内需”,此外不再提之前的“管住货币总闸门,保持流动性合理基本稳定”等偏鹰的表述。显然,背景离不开中美贸易战下决策层对贸易贡献经济能力下修的担忧,表明其对今年经济外需冲击经济增长的关注度上升,希望做好充分预案。
这时候我相信大家一定都会去注意持续升值一年多的人民币,我们的判断是,贬值动力逐渐形成。一方面是中美货币政策的微变化,近期美国并未改变年内加息三次的预期引导,通胀仍会上行,而中国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跟随美国加息上行幅度减弱,此外量上执行降准,要么彻底走向量价微配合,要么类似操作利率上行、继续降准,否则就是市场误读了政治局会议基调;另一方面是基本面的变化,汇率交易是要对基本面投票的,中美贸易战带来的预期是中国顺差的缩窄,市场对人民币的投票可能向贬值方向。
是否贬值脱离汇市稳定的会议要求,我们认为,汇率的变动是市场行为,在中国加大开放、央行一年多以来减少人为干扰、市场没有非理性预期的情况下,就是健康发展,人民币的再贬值不代表脱离基本面的再破7。 最终导致人民币不贬值的可能性也存在,条件有:中国经济持续强劲、中美贸易争端大事化小、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中性略紧、欧洲货币政策加快正常化(背景是经济修复一季度的转弱)、特朗普认为美元强势不舒服(条件是能干预货币政策,或者别国配合稳定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