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2017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2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8.6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1亿元,较期初增长21.13%。
投资要点:
原材料和汇兑损失降低公司利润率。
公司2017年营业收入同比增38.63%,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21.13%。业绩符合预期。分季度看,2017Q1-Q4,营收收入分别为9.30、10.77、10.83、12.3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8.81%、39.54%、43.15%、34.01%;归属净利润0.79、0.88、0.73、0.70亿元,同比增速39.93%、42.80%、21.46%、-9.70%。Q4公司净利润降低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公司换热器产品的原材料铝、不锈钢、铜等原材料价格下半年以来持续上涨,二是公司财务费用上升明显,同比增加64.77%,主要系汇兑收益减少、汇兑损失增加所致。
热交换器:乘用车、工程类重卡和工程机械18年仍是增长看点。
公司业务结构热交换器占75.86%,尾气处理占7.91%,空调占9.25%,其他业务占6.98%(包括贸易、新能源热管理等)。热交换器营收同比增长34.98%,营收占比同比下降2.05%。显示出公司热交换器目前仍是公司最主要收入来源的同时,其他板块业务也出现了更加快速的良性增长。公司17年热交换器快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是重卡销量高增长(17年全年同比增长52%)+自主乘用车客户吉利(同比增长63%)、广汽(同比增长37%)等客户销量快速增长。18年尽管重卡行业增速在牵引车下滑的带动下,行业增速预计将有10%以上的负增长,但公司由于模块化供货单品价值提升,预计业绩可保持平稳,同时乘用车和工程机械18年仍将保持高增长,因此公司18年热交换器板块业务增长仍然较为确定。19-20年进入大众、通用等合资体系,将为乘用车业务打开新的增长空间,长期持续看好。
尾气处理和新能源,长期增长空间大。
公司尾气处理17年同比增长44.34%,保持高增速。未来几年,环保治理趋严,道路和非道路排放法规迅速升级,公司作为是国内少数掌握SCR+DPF技术的公司,通过与皮尔博格合作生产EGR系统、收购德国普锐获得DPF技术、与佛吉亚合资(SCR)储备国六技术。未来几年公司尾气处理成长性好,有望保持高增速。同时公司积极布局新能源板块业务,向新能源转型。可生产新能源热管理相关产品如高低温水箱、Chiller(电池深冷器)、电池冷却板、电机冷却器、电控冷却器、前端冷却模块、PTC加热器等,同时公司新能源电池厂是宁德时代和国轩高科的供应商,同时与整车厂比亚迪、吉利、广汽、江铃、奇瑞等合作,在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公司新能源板块业务长期增长空间巨大。
高成长确定,维持推荐评级。
公司各项业务全面开花,长期看点多多,未来几年业绩增长较为确定,原材料波动和汇兑损益短期影响负面,长期来看公司仍然会保持相对稳定的利润率。我们预计公司2018-2020年净利润分别为4.10亿元、5.18亿元和6.46亿元,EPS分别为0.51、0.65和0.81元,PE分别为17.80、14.08和11.29倍。维持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商用车市场下滑超预期;新能源汽车和尾气处理销量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