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布2017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37.31亿,同比增长22.01%;归母净利润为8.96亿,同比增长2.4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8.97亿,同比增长10.25%。
业绩稳健增长,各业务板块表现较为均衡:根据年报内容,2017年公司实现营收37.31亿,同比增长22.01%;归母净利润为8.96亿,同比增长2.4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8.97亿,同比增长10.25%,业绩表现平稳。分业务来看:1)自来水制售:在业务板块中占比最高(营收占比为46.40%),2017年实现收入17.31亿,同比增长8.61%,毛利率为48.62%,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2016年为48.78%)。2)污水处理服务:2017年实现收入10.92亿,同比增长19.34%,占比营收总额为29.26%,毛利率为39.41%,与去年同期相比微降0.70个百分点(2016年为40.11%)。3)供排水管网工程:2017年实现收入4.57亿,同比增长41.48%,占比营收总额为12.24%,毛利率为25.41%,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10个百分点(2016年为21.31%)。
费用拖累净利率表现,经营性现金流状况稳健:2017年公司管理费用为2.62亿,同比增长19.84%,主要是由于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并完善党委等组织机构,人员增加,职工薪酬及研发费用等增加。销售费用为1.05亿,同比增长16.68%,主要是由于完善公司内部管理机构,人员增加,职工薪酬及相关费用同比增加。财务费用为0.70亿,与去年相比基本持平。费用增长较快拖累公司净利率水平,2017年公司净利率为24.55%,同比下降3.95个百分点。2017年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为16.57亿,占比毛利规模为107.81%,与2016年相比微降2.87个百分点(2016年为110.68%);投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为-10.39亿,主要是2017年公司按照工程项目进度支付工程项目款同比有所下降;筹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为0.78亿,总体来看现金流状况良好,财务结构较为稳健。
公司层面:业务多点开花、市场机遇提升:年报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底,公司运营、在建和拟建供水和污水处理项目规模逾600万吨/日,服务人口超3000万人;运营、在建和拟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规模9300吨/日、污泥处置项目800吨/日、垃圾渗滤液处理项目4300吨/日及中水利用项目53万吨/日。公司作为成都市唯一的市政公用平台,拥有70年供水运营管理经验、30年污水处理运营管理经验,是西南地区处理规模最大的水务公司,在手水务资产优良、商业模式清晰、现金流状况良好,完美契合国家“盘活存量资产”的政策要求。同时,根据2017年度公司跟踪评级报告,目前公司信用评级为AAA,在资金面日益趋紧的形势下,资金成本优势彰显,结合公司在手资金24亿,可完美对接在政府债务扩张受限形势下的PPP项目融资难题,在PPP规范化大背景下,市场机遇提升。
股东层面:成都市国企混改尘埃落定,2022年集团资产总规模有望达到1000亿元2017年8月下旬,中共成都市委办公厅、成都市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优化市属国有资本布局的工作方案》,方案中表明即将对11家成都市市属国企进行优化;12月4日,成都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强主持召开市政府第176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11户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整合转型实施方案》和《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整合中涉及资产无偿划转事项工作方案》,混改方案尘埃落定。
我们整理公开信息获知该方案对11家市属国企均做了明确规划,其中第六条“改组成都市兴蓉集团有限公司”,进一步明确“由兴蓉集团吸收整合四川煤矿基本建设工程公司及市域内水务、环保等领域的优质资源。改组后,兴蓉集团以打造国内领先、全球知名的专业化水务环保龙头企业为主要目标,加快“走出去”发展、“引进来”惠民,着力强化成都市供水、排水、环保等公共服务功能,到2022年资产总规模达到1000亿元,为建设和谐宜居生活城市提供有力支撑。”根据公司公告内容,公司将在混改前期工作全部就绪(包括方案的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并与国有资产管理等主管部门进行预沟通并征得同意等)之后,推进落实具体工作,混改释放公司活力+整合资产做大做强,打造全国性水务环保龙头企业值得期待。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混改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我们预测公司2018-2020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4、11.66、13.30亿,EPS0.34、0.39、0.45元,对应PE15、13、11倍,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