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产能可贡献的增量有限:自“276”政策不再执行以来,煤炭生产没有任何限产政策甚至从17年下半年起,合法矿井的超产和手续不全矿井的生产都处于满负荷状态,现有产能增产的可能性极低。
经历供给侧改革后,煤炭生产逐渐向主产地集中:按照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原煤炭产量前三名分别是内蒙(7.8亿吨)、山西(7.3亿吨)、陕西(5.0亿吨)。我们认为产量逐渐向主产省份集中的原因有:1)去产能的主力在其他省份。2016~2017年实际去产能完成前五位的省份分别为宁夏(7004万吨)、山西(4590万吨)、河南(4400万吨)、贵州(3856万吨)以及四川(3407万吨)。除山西外,其余几个省份均非主产省份,而陕西、内蒙古去产能仅2311万吨以及1140万吨。2)新增产能大多在主产省份。在进入联合试运转的在建产能方面,这三个省份的值依次为内蒙(1.4亿吨)、陕西(1.3亿吨)、山西(0.5亿吨),即这三个省份未来将成为煤炭产业中长期发展的核心增长区域。
新建产能的增量有限:1)固定资产增速下滑将导致新建产能你后继无力。2012年以后,煤炭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始终呈现下滑的趋势。
目前煤炭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将主要用于设备更迭和煤矿安全维护。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煤炭行业的新增产能为1.3亿吨,考虑5年的建设周期,对应固定资产投资22276亿元,而固定资产投资从2013年开始大幅下降,2013-2017年固定资产投资合计为19639亿元,下降11.83%,可以推断新建产能将也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2)新建产能建设成本高,资金问题阻碍新建产能的增加:新产能的建设需要购买产能置换指标,测算当前背景下新建产能的平均单吨成本为939元/吨,建设周期需要五年左右,投资回报率仅为7%,建设成本较高。由于煤炭企业过去几年经营状况不佳,目前行业负债率依然高达68%,依靠自有资金很难支持新建产能。同时,金融机构对煤炭企业仍持有偏谨慎的态度,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背景下,煤炭企业不具备建设产能的经济能力。3)“建成”矿井,大部分为已经生产矿井。2017煤炭行业在产产能34.1亿吨,在建产能10.5亿吨,其中3.7亿吨已经进入联合试运转,实际可生产产能为37.8亿吨,对应2017年,全国原煤产量完成35.2亿吨,从产量和产能的对比可以看出全国至少有1亿吨手续不全或超产的在产产能。
测算新投产矿井18年仅贡献1.57%产量增量,且绝大部分为动力煤:我们梳理了2018年投产矿井信息,2018年新增产能可贡献的产量增量为5395万吨,仅占2017年年产量的1.57%,且98%我为动力煤,焦煤增量仅108万吨,且地处新疆,与煤炭市场影响微乎其微。分析新建产能的地理位置可以发现,新建产能主要分布在内蒙与陕西地区,为动力煤主产区。而山西地区作为无烟煤和焦煤主产区,大多为资源整合矿井,受制于安全或开采成本较高问题停建或缓建。因此,受制于资源分布,未来动力煤增量居多,无烟煤与焦煤几乎无增量。
进口煤价格优势减弱,进口量难言增加:受益于海外煤炭需求转暖,海外煤炭价格复苏使其对国内煤价的价格优势不断缩小。而限制进口煤政策或成价格托底政策。目前,煤价正在走低,抑制进口煤政策或将回归,目前已经有部分口岸接到限制进口政策,将对国内煤价形成支撑。
风险提示:煤炭价格大幅下跌,宏观经济大幅下行,海外需求不及预期,新增产能的投产快于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