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增长符合预期。公司17年实现营业收入596.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87.8亿元,同比增长35.26%;基本每股收益2.83元。公司业绩增长理想,符合预期。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9元(含税)。
销售增长理想储备量丰富。公司17年实现销售额1522.1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50%。其中,产业新城业务园区结算收入299.12亿元,房地产业务签约销售额1200.51亿元,其他业务(物业、酒店)销售额22.49亿元。公司签约销售面积共计951.18万平方米;期末储备开发用地规划计容建筑面积约988.27万平方米。
高毛利业务占比提升综合毛利率上升明显。公司各项业务中,产业发展服务营业收入230.85亿,同比增长110.4%,毛利率达92.25%,减少3.5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营业收入1.62亿,同比下降78.31%,毛利率为12.45%;土地整体、综合服务及物业管理服务营业收入分别为47.9亿、4.17亿和4.62亿,同比分别下降7.24%,上升2.7%和上升62.76%。房地产开发营业收入289.3亿,同比下降18.22%,毛利率为22.27%;而其他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4.5亿,同比增长185.94%,但毛利率为-13.95%。整体看,公司综合毛利率达48.1%,较上年增加14.91个百分点,主要由于高毛利业务占比提升。
异地复制逐步兑现盈利提升值得期待公司在京津冀以外区域销售额占比从16年的7%大幅提升至23%,以嘉善为标杆的杭州区域和以来安为标杆的南京区域分别以3年和2年的时间实现销售额超百亿,印证了公司产业新城模式的可复制性,彰显出公司高质量快速打造产业新城的能力。17年公司新增签署产业新城和产业小镇PPP项目协议21个,投资运营的园区新增签约入园企业635家,新增签约投资额约为1650.6亿元,新增结算为产业发展服务收入的落地投资额545.2亿元,为公司新增产业服务收入230.9亿元。
产业发展能力强劲业绩斐然。在继续贯彻落实“产业优先”重大战略基础上,公司进一步聚焦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都市消费、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等10大重点产业,整合品牌、规划、政策、资源、金融、服务等要素,构建产业发展体系,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负债水平适中短期偿债压力较低。期末公司扣除预收账款后负债率为45.9%,负债率维持在行业中中等偏低水平。期内融资总金额1105.43亿,其中银行贷款余额412.48亿,债券期末余额489.55亿,信托、资管等其他融资余额203.40亿。本期公司融资加权平均利息率为5.98%,整体融资成本较低,优于行业整体水平。期末公司手持货币资金681.1亿,为短债及一年到期长债的2.59倍,短期偿债压力较低。
18年销售目标2100亿未来业绩有保障。公司预计2018年的销售额为2100亿元。预计施工面积合计约4,354万平方米,其中,预计新开工面积合计约1988.4万平方米;预计竣工面积合计约1,010.6万平方米。公司17年年末账上预收账款达1324.76亿,18年整体结算业绩有保障。
总结与投资建议:公司为A股房地产板块中具备独特且优胜盈利模式的投资标的。产业园区开发和房地产开发两大业务板块齐头并进,自身构建起了良好的产业、城镇、住房协同升级,互相推进的业务闭环,具备核心竞争优势。当前布局区位优势突出,同时依托“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公司业绩持续保持快速增长,令人满意。预计公司18年--19年EPS分别为3.8元和5.0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8.5倍和6.5倍,估值偏低。维持公司“推荐”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园区开发及销售增长低于预期。